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从武三思告密、婉儿被毁容开始的恩怨情仇|上官婉儿与武三思

2024-09-26 04:20 来源:网络 点击:

从武三思告密、婉儿被毁容开始的恩怨情仇|上官婉儿与武三思

导语从梅花妆开始,武三思查觉到自己的欲望日益膨胀,从搭上韦后开始,武三思觉得自己也有坐拥天下的希望!

所以,武三思死了。

他是被太子李重俊带人乱刀砍死的,并且死后又被掘墓鞭尸、尸骨无存!

只是,他可知道,他认为已经过去的黜面事件,一直在婉儿心里,不敢或忘?

他可知道,在听闻他死讯那刻,他以为极爱他的红颜,连泪珠儿都不曾落下一颗?

牵马坠镫三思媚,婉儿唾弃怒目对

1、谄媚奉承薛怀义,婉儿心厌遭恨记

檐下风铃叮咚依旧,婉儿托腮思忖良久——她想起来了得罪武三思的原因。

那是很久以前的一个午后,婉儿在宫里遇见了薛怀义。

彼时的薛怀义,还是武后眼前的红人,红得发紫的那种。

薛怀义见完武后,正欲出宫,撞见了捧着文件的婉儿,便打了个招呼。

婉儿亲眼见到了,让她无比唾弃的一幕——武三思竟然在给薛怀义牵马坠镫!

“薛师小心呐,这马镫有点高,要不您踩着我背上去吧?”

婉儿差点将午饭吐出来,她狠狠地瞪了一眼武三思——这人,也忒没骨气了吧!

不,不能说是没骨气,是连骨头都没有!

谁承想,这一瞪,竟让被武三思看见了。

不过,婉儿当时并未放在心上——你谄媚你的薛师,我伺候我的武后,怕你何来?

三思性倾谀,善迎谐主意,钩探隐微。——宋祁

2、三思告密武后怒,梅花妆容婉儿黜

后来,就有了婉儿“擅自”据薛怀义于门外、薛怀义大怒烧明堂,火光照亮洛阳城的一幕。

也就有了,武三思状告婉儿、武后怒火冲天的一幕。

婉儿不怪武后。

明堂、天堂是武后的命根子,是她眼中武周王朝兴盛千年的象征!

婉儿只是没想到。

她一没想到,那个可恶的光头和尚,竟然会那么刚,一把火毁了自己亲手建造的明堂,也一把火断绝了他生的希望;

她二没想到,这个谄媚的武三思,竟会如此小人,居然告密在先——她本就想实话实说的,可惜晚了一步。

这种事儿,自己坦承错误,那叫坦白从宽,被人告密揭发,那就是阴谋败露了啊!

武后利剑出鞘,悬于婉儿头顶!

良久,武后长叹一声,“念你才华出众,黜面以儆效尤!”

自此,婉儿只能以梅花妆遮容示人。

这笔帐,婉儿记在了心里。

后来,在某次随武后前往梁王府之时,婉儿特意没化妆,以黜面示之。

她低声对梁王武三思道,“梁王所赐,婉儿铭记在心,也请梁王不要忘记才好……”

看着武三思惊恐的神情,婉儿笑了,一如梅花绽放,娇艳而冷冽……

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酉阳杂俎》·段成式

献计太后千秋功,同修国史三思恐

1、武后心欲提子侄,婉儿献计修国史

688年,在武后登基之前,武三思以韩王、鲁王等和起兵反武的越王李贞、琅邪王李冲等通谋,均赐死,并尽杀其党羽。

这是他最大的“功绩”了——仅凭这一点,就深得武则天欢心,一度被封梁王。

在武则天登基之后,武三思更是对其谄媚不已,令武则天一度生出,要立梁王为太子,将武周王朝传承下去的心思。

只是,这梁王,除了那一点从龙之功,再无其它建树,令武则天颇为头痛。

恰好,婉儿奉上良方一剂,可解烦忧。

你是说,朕该修国史了?”武则天端坐在那,雍容犹在。

“是的,陛下文治武功,倘若不能流传于后世,实乃一大憾事,”婉儿声音婉转,清脆动听。

“那么,该由谁来主持这件事呢?”

“婉儿以为,这件事非梁王莫属!

“可梁王于修史一道,并不擅长,”武则天似乎在迟疑。

“陛下可任命梁王为主编,婉儿辅助。如此,当保无忧……”

2、同修国史三思恐,婉儿相助千秋功

梁王初闻修国史,心下大喜——这事儿干好了,可又是龙颜大悦的一件事啊!

说不好,那个太子之位,自己还真的可以谋划一下了呢!

但是,在听到是婉儿做辅助的时候,武三思笑不出来了。

他永远记得,那天午后的阳光,照在婉儿那本该光洁的额头上,令那墨色字符映出的恐怖模样,再配上婉儿那恐怖的“嫣然一笑”,他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冷战……

只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婉儿不但没有在修史过程中,给他掣肘,反倒是兢兢业业,将一应大小事处理得明明白白。

甚至,在最后修史完成之际,婉儿还当着他的面,为他向武则天邀功!

“本次修史,梁王呕心沥血、领导有方,贡献颇多,实为不可多得之良才……”

看着婉儿侃侃而谈的模样,武三思心中戚戚——她的葫芦里,卖得到底什么药?

举荐梁王通韦后,指点三思不归路

1、李显回归再登基,婉儿牵线通韦后

圣意通常难测,尤其是老年武则天的心思,更是难以捉摸。

几经改变之后,武则天颁下了立李显为太子,将江山还给李唐的旨意。

698年,庐陵王李显回归,重新被立为太子——这让武三思心生惊恐!

一则,他是一直以武氏太子为目标,朝中人尽皆知,那他与新太子就是妥妥地仇敌啊!

二则,新太子李显,有多喜欢上官婉儿那也是众所周知——自己不得被小鞋穿到死啊!

因为,他尝过婉儿的滋味——不管是他强迫也好、婉儿主动也罢,这都是夺妻之恨哪!

武三思觉得人生一片灰暗,他甚至觉得,自己已经看到了生命的尽头。

谁知,婉儿非但没有借机削弱武三思势力,反而劝李显与武家结亲!

此举不仅大出武三思意料,也让太子李显惊诧不已。

“婉儿,我知你与武三思素有嫌隙,我替你报复还来不及,为何还要我与他结亲呢?”在外漂泊多年,李显的容颜尽显老态。

但是,他还是当年那个,乐意将婉儿捧在手心的人。

“殿下难道忘了,自己当时是为何被废的么?”婉儿扭头看了一眼外面,似乎有所顾及,“婉儿以为,殿下立足未稳,当以结交梁王为好。”

李显恍然大悟……

在实施了安乐公主嫁给武崇训、成为武三思儿媳等诸多结亲举措之后,李显逐渐立稳脚跟。

通过这一系列动作,武三思非但得以免遭清洗,更是地位稳固——他对婉儿感激涕零,更是将婉儿视为红颜知己。

705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

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辟,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封为昭容。

是日,婉儿随中宗、韦后,一同随前来觐见的武三思饮酒。

陛下,听闻近日里红梅娇艳,陛下可愿陪婉儿去园中游玩?”尽管已不再年轻,婉儿的风韵犹在,她提出的要求,依旧让中宗无法拒绝。

“哈哈,婉儿乐意如此,朕自当同行,那就大家一起——”

“别啊,婉儿想和陛下两个人前往,可以吗?”婉儿轻牵中宗袍袖,亦娇亦嗔。

于是乎,他们将韦后与武三思留在屋内,而中宗李显和婉儿去了园中游玩。

韦后看武三思的眼神,热烈而冲动,充满对身体的渴望;

武三思看韦后的眼神,渴望而炽热,充满对权势的需求——而这些,婉儿早就看在了眼里……

(韦后)及得志,受上官昭容邪说,引武三思入宫中,升御床,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丑声日闻于外。——《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上·“中宗韦庶人”传》

2、如此高楼仍不危,三思进言立太女

武三思果然和韦后搅在了一起——他们自以为神神秘秘,实则几乎人尽皆知。

除了迷迷糊糊的中宗,几乎朝堂上的人,都看出来了俩人的眉来眼去。

正是因为中宗迷迷糊糊,婉儿有些急了——这得等到什么时候去?

莫非,他的楼已经够高,但是还差——一个契机?

废太子、立太女,儿媳称帝,江山独享——婉儿几经点播,武三思终于悟到了这条路,很是欢喜。

某日,在梁王府,武三思极力劝说,试图说服中宗立安乐公主——他的儿媳为皇太女。

“此举不妥,大为不妥,”中宗这时候倒是很清明,连连摇头反对。

“重俊太子无所作为不说,无论才华、智慧,安乐公主都要强其百倍,有何不可?况且,”武三思谨记着自己从婉儿话语里“分析”出来的信息,“有则天大圣皇后珠玉在前,女子参政,也并无不可啊!”

但是,别看李显在别的事情上糊里糊涂,在这江山姓谁的事儿上,他倒是拎得很清,就是不同意……

太子一怒杀漂杵,梁王楼倾累家庭

1、太子无奈被架空,假传圣旨入梁府

当晚,太子李重俊,就很“意外”地知道了梁王向中宗提出废太子、立太女的建议。

李重俊怒不可遏,当即召集反对武三思的官员于东宫,商议大事。

“二位将军,事关重俊生死,此番就拜托你们了!”

太子府内,左羽林(近卫军)大将军李多祚和右羽林将军李思冲,身着常服,不卑不亢地坐在那里。

“太子请放心,武三思这狗贼,实在令人痛恨,多少同僚因他惨死?五王之死,也与他脱不了干系!今日,也该送他上略了!”李多祚一拱手,语气坚定,充满愤恨。

“好!击杀武三思之后,我们再入皇宫,击杀唐婉儿,以清君侧,还我李唐江山清明!”太子朝那二人深施一礼。

“此一去,不成功,便成仁,我将与二位将军同往!”太子显然是被武三思进言立皇太女的做法气急,他也认定,这一切,肯定是上官婉儿挑拨的结果!

是夜,李重俊假传李显圣旨,率领羽林军及千骑兵三百人,冲入武三思的府第,杀掉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

2、太子意欲冲皇宫,玄武门外退叛兵

在梁王府杀掉武家父子之后,太子率大军朝皇宫进发,声势浩大!

沿途百姓、官员纷纷封门闭户,唯恐遭到波及。

婉儿得知武三思父子被杀之后,且太子又杀向皇宫之后,她故作仓皇,奔告中宗李显,“陛下,太子意欲造反,请上玄武门暂避!”

玄武门上,中宗张皇、韦后失措;

玄武门下,太子愤怒、羽林肃杀。

“各位将士,你们都是大唐的兵士,为何要造反?”眼见着中宗与韦后以说不出话来,婉儿双手扶墙,出声怒喝。

其音清脆、其意昭然——一顶“造反”的大帽子,扣得结结实实,令现场一片寂静。

造反?有几个有好下场了!大部兵士陷入迷茫。

“你这妖女——”太子李重俊,见己方士气低落,意欲出言辩解。

“闭嘴!难道你忍心,让大唐将士们自相残杀、踏上不归路吗?”婉儿出声打断太子的话,似乎愤怒异常。

“大唐的好儿郎,刀剑应对着外邦、坚盾应保卫家乡啊!”看着兵士们议论起来,婉儿大声补上一句,“即刻离开者,概不论罪!反手平叛者,论功行赏!”

羽林军内部本就心思不齐,在这一番呵斥之下,来犯者哗然,内部大乱。

神龙三年(707年)七月,李重俊与李多祚、李承况等人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父子,而后攻打宫城,意图杀死韦皇后等人,被阻于玄武门外,因士卒倒戈而失败。他逃奔终南山,中途被部下杀死。

710年,李旦即位后,将武三思父子斫棺暴尸,夷其墓。

结语:与其说,武三思灭亡于别人的步步算计,不如说,他灭亡于自己疯狂滋长的欲望。在看到媚上之功时,他从不放过,在看到扩权之机时,他拼命去夺,在有人拦路时,他杀戮成魔——既已成魔,自不可活!

为利生,为权死,祸害江山武三思;

媚上级,刃异己,疥癣之疾尸抛弃。

于上官婉儿,其才华令人称道,其颜值堪称美貌,其行事——嗯,颇有武后之风……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要上 头条##情感##情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