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隋朝遗产养肥了李世民?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为什么说隋朝遗产养肥了李世民?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人民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不过是一个骗局。
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时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差距可以想见。
隋朝时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纵观历史,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使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其次,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利在当时,功在千秋。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纵然是真的有什么“贞观之治”,那也是隋朝的功劳。
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来潮,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还是15万户。
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万户。
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360万户……不对啊。难道贞观之治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不过是20万户?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点醒过神来了: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当时的户口总数,是870万户。
李治大惊:你是说隋唐改朝换代时,把全国人口几乎杀光了吗?李治寻思了半天,又问道: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
李治大惊:当时有这么高的生产力吗……我明白了,贞观之治,就是带着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够50年吃的粮食……
李世民为了缓和双方关系,于贞观三年(629年)把尉迟恭调出京城,担任襄州都督。三年后(按《旧唐书》记载是五年后,《资治通鉴》是三年后),尉迟恭升任同州刺史,并入长安朝见。回到长安的尉迟恭依然没有把那些文官放在眼里,甚至皇亲放在眼里,依然我行我素,最终他竟然变身“拳击手”,殴打李唐皇室宗室!
尉迟恭对那个人怒吼道:“你有什么功劳,也配坐在我的上面?”原本坐在尉迟恭下面的江夏郡王李道宗(李世民的堂弟)一看情况不妙,立即出来解劝。没想到尉迟恭汉高祖诛灭功臣,意常尤之,故欲与卿等共保富贵,令子孙不绝。然卿居官数犯法,乃知韩、鼓菹醢,非高祖之罪也。国家纲纪,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无贻后悔!”
李世民引用汉高祖诛杀功臣的历史事件,对尉迟恭进行说服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威胁,告诫他要好好自勉,加强自我修养,别到了将来再后悔。虽然尉迟恭不怕天、不怕地,但他终究还是怕皇帝,《资治通鉴》上说“敬德由是始惧是而自戢”。晚年的尉迟恭笃信仙方,飞炼金石,自己在家炼仙丹,修楼阁,听音乐,享受生活,十六年间不与外人交流。
名人介绍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守岁》原文翻译及赏析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年终岁寒,冬雪消融,暖洋洋的宫闱里似乎吹进了和煦的春风。
巨大红烛点燃了,远远看上去,像一簇簇花团。
君臣欢宴饮酒,喜度良宵,迎新年,辞旧岁,通宵歌舞。
注释
①芳殿:华丽的宫殿。下文绮宫亦同。
②丽:使动用法,使······美丽。
③馥(fù):香气。④盘花:此指供品。
【作品鉴赏】
《守岁》从时令转换角度给人以温馨的快意,其乐融融的节日气氛
这首诗选用诸如辞、去、带、入、舒、卷等一系列动态词语,娓娓道来,贴切自然,清新可读。它属初唐难得的好诗之一。第一,二句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以夕阳斜照、年华把芳殿、绮宫装扮得更加金碧辉煌来点明皇上于宫苑逢除夕,暗示题旨,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第三,四句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紧承首联指出除夕是冬春交替之际——冰雪消融,寒冷的隆冬过去了;暖气回升,和煦的春天来到了。在这里,诗人从时令的转换角度给人以温馨的快意,酿造了一种暖洋洋、乐融融的节日气氛。
《守岁》举国欢庆、共度良宵,浓化了宫苑守岁的热烈气氛
第五,六句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出句叙写梅花绽开,阵阵飘香。进一步渲染了春意。对句紧扣首联对句突出宫中守岁的景象:宫廷内外.张灯结彩,光辉灿烂;摆上供品,敬神祭祖,守岁辞旧。显得热烈而庄重。最后两句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紧扣守岁,由宫廷而至天下,推而广之.概述举国欢庆、共度良宵,辞旧迎新的普遍现象,从而浓化了宫苑守岁的热烈气氛。
【名家点评】
《千年节令风俗诗》编者傅继宗:唐代诗人包括唐太宗有很多关于守岁的吟咏。这首关于守岁的五律清新可读,是初唐难得的好诗之一,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才。
-
- 百岁上将向守志:刘邓大军打出来的猛将,和夫人的爱情故事更浪漫
-
2024-10-22 03:44:08
-
- 时隔近九年,马航MH370起落架残骸被发现,或证明飞行员故意坠机
-
2024-10-22 03:41:52
-
- 什么是文明?
-
2024-10-22 03:39:37
-
- 228起抢佛山人山人海餐吧2大2小自助餐 一顿就能吃遍中外美食
-
2024-10-22 03:37:21
-
- 我们一钩花就停不下来,因为太美了,附44种花朵的钩织教程
-
2024-10-22 03:35:05
-
- “地球一哥”哥斯拉进化史
-
2024-10-22 03:32:49
-
- 科技致富经:揭秘苹果的独家赚钱秘籍
-
2024-10-22 03:30:33
-
- 《美国队长3》靠胸霸屏?黑寡妇红女巫靠美“妆”拯救世界
-
2024-10-22 03:28:17
-
- 余光中经典诗选
-
2024-10-22 03:26:01
-
- 链信是什么?链信又是怎么争钱的?
-
2024-10-22 03:23:45
-
- 6本厨师美食文,一把菜刀在手,天下我有,美食征服世界
-
2024-10-22 03:21:29
-
- 最新完结的虐男主小说推荐来啦!高冷之花被拉下神坛!
-
2024-10-22 03:19:14
-
- 8岁女孩被困电梯,3招从容自救:安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
2024-10-22 03:16:58
-
- 总资产750亿元,员工34000人!宁夏宝丰新能源25个岗位招聘中
-
2024-10-22 03:14:42
-
- 什么是场景营销?
-
2024-10-22 03:12:26
-
- 摄影技巧:摄影用光的10个重点知识,摄影爱好者必读知识点
-
2024-10-22 03:10:10
-
- 七位黛玉扮演者,谁是你心中的经典?
-
2024-10-22 03:07:55
-
- 1996年,向华强在北京遭无名之辈打两耳光,如今那人怎样了?
-
2024-10-21 10:15:57
-
- 十多年间,发展了5个型号,细数国产039型潜艇
-
2024-10-21 10:13:42
-
- 鉴宝专家是如何从万人敬仰变成万人鄙视的?这几人功不可没
-
2024-10-21 1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