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8岁女孩被困电梯,3招从容自救:安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2024-10-22 03:16 来源:网络 点击:

8岁女孩被困电梯,3招从容自救:安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近日,有个8岁的小女孩火了,不仅我这样的老阿姨自愧不如,连民警叔叔都赞不绝口。

1月10号中午,小女孩和玩伴乘坐小区电梯,分别按下了8楼和27楼。

谁知,电梯到了8楼,只开了一条缝,几秒钟后就关闭了。

她们两个出不来,被困在了里面。

两个才8岁的孩子,完全没有惊慌错乱,没有大喊大叫,更没有捶门踢门。

反而无比淡定地完成了以下操作:

先是按亮了所有楼层的按钮。

接着按下了急救按钮。

随后,用电话手表拨打了110求助。

民警说这几步操作非常值得赞扬,堪称教科书式的自救

被困27分钟后,两人成功被解救。

女孩的妈妈说:平时看到有关电梯安全的知识,就会给孩子看视频,会有意识地给她灌输安全意识。

网友们纷纷称赞:父母教育的真好!孩子遇到危险能这么冷静处理不容易。

近几年,电梯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儿童乘坐电梯事故频发,轻者皮外伤,重则丢了性命。

2018年11月16日,江西抚州一小男孩拿雨伞在小区电梯口不停进出、开关,用伞柄卡住电梯门,电梯突然下降将伞柄折断,停锁在25楼。

2018年7月10日,广州花都区的小区电梯内,两儿童用一根绳子绑住身体进出电梯玩耍。当电梯关门下行时,男孩被挡在门外,被往下拉,女孩则在电梯内被吊起,随后重摔。

2017年8月4日,浙江义乌一名6岁男孩,独自乘坐观光电梯时,竟在电梯上行过程中,往电梯控制主板位置撒尿,导致电梯悬停,电梯门处于半开状态。孩子在多次试图爬出电梯时,电梯门突然关闭。最后导致重伤,颅脑损伤,肺大面积裂伤,气道损伤。

2017年7月24日,由于小男孩在电梯下行期间,无缘由地踢了两脚电梯门,导致重庆一居民小区的电梯紧急制动,电梯门突然下落。电梯的内门、控制器、横杆不同程度损坏,维修费用在一万多左右。

频出不穷的事故,给孩子以及整个家庭都带来了无法磨灭的痛苦回忆。

最让人痛心的是,但凡孩子有点安全意识,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

《2018年中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普遍不高,全国平均分只有73.5分

缺乏安全意识,很难做到自我保护;面对危险,也难以从容自救。

怎样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如何对孩子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从儿童能自由行动开始。

我是一个没有太多安全意识的人,根本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有了孩子之后,却判若两人,做任何事情都会评估它的潜在风险。

因为我知道只有懂得保护自己,才懂得更好地保护孩子。

父母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是安全教育的前提。

知乎网友猪猪-路易妈妈说:安全意识如同上了保险,是为了保障我们的生活尽量不受意外的侵害。

《给小偷一个不偷你的理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的这本书,对她的影响特别大。

这本书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偷的心理,然后选择对谁下手。

缺乏安全意识的人,正是犯罪份子的重点目标,发生意外的概率远远大于一般人群。

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在家一般都有老人看护,对老人的安全教育也非常重要。

我从新闻上或是听到一些安全事件,回家都会跟孩子姥姥讨论,如何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如前段时间孩子吃花生被噎死,天津火车站小孩差点被偷走。

潜移默化中,老人的安全意识也在增强。

王大伟的《幼儿身边的81个危险》,用漫画、童谣、案例的形式介绍生活中的各种危险情况,非常适合老人看。

意识决定行为,孩子抚养者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孩子的安全意识,进而影响孩子的安全行为。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项目专员、儿童意外伤害预防专家张咏梅认为:儿童安全教育,最终是生命的教育。离不开两个基本点:敬畏生命、尊重规则。大千世界,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和敬畏自然和生命相比拟。

敬畏生命、尊重规则是安全教育的根本。

英国儿童安全教育十大宣言里有两条: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告诉孩子他拥有的权利:如生命权、隐私权、安全权。这种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安全重于一切。

如果遇到身体威胁时,毫不犹豫地告诉孩子,他们的身体安全比任何财产都重要得多。

对于危及安全、妨碍他人的行为,一定要限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温和而坚定地设限。

比如,在家里告诉小孩子,哪些地方是需要大人陪同的,阳台、厨房;不能随便从楼上往下扔东西;乘坐电梯时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便踢电梯门等。

可以通过绘本的形式,如《小鼹鼠急救队》;动画《蠢蠢的死法》让孩子学会安全的规则。

讲解绘本和观看动画时,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如果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形,应该如何应对。

反复实践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

知乎网友孜然有个同学在德国,参加了海德堡小学的安全教育课。

德国学校每年都有一次安全日的教育活动,主题涉及交通安全、火场逃身,远离毒品等。

这次她体验的是预防暴力的活动,分为6个模块6个小组循环进行。

老师、警员和志愿家长以游乐场、上学路上、独自在家等几个场景的设置,和孩子共同讨论了“遇到脱链的恶狗该如何应对”“该不该和陌生人交谈”“独自在家要注意什么”等现实问题。

除了讨论之外,还有重要的反应训练环节。主要有两部分:

1我是谁

让孩子逐一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专门有警察帮助他们纠正站姿,告诉这些孩子要表现出由内而外的自信:“我虽然小,但,我是一个人,我需要空间。”

警官告诉他们,在寻求帮助时,能背出电话能让事情简化许多。

2015年,湖北一5岁女童被陌生女子强行带走,走上高速公路。她看到警察后抓住时机主动求助,并且准确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和联系人电话,最后毫发无损地回到父母身边。

对于如何寻求帮助,警察告诉孩子,如果没人帮助他们,就要快速筛选一个人,紧紧抓住他的胳膊,坚决地说“请您务必帮助我”。

2动作训练

警官让孩子们轮流练习进攻,并告诉孩子,在与陌生人或不友善的人交谈时,尽量将双手交叉放在腹前。

如果对方抡耳光,双手可以及时向上前方挺举。一条腿稳住重心,另一条腿使全力踢对方的小腿膝盖,双手护住自己的头部,同时一定要大声呼叫。

唯有不断地重复,不断地练习,孩子的行为模式才能形成,在面对危险时,他们才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安全教育无小事,需要我们用心地引导,耐心地指导。

作者简介:丹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教师,丹老师说家暴公众号创办人。

帮妈粉丝专属免费福利

每日限量100份

↓↓↓戳“阅读原文”,了解购买更多经典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