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何谓资不抵债

2024-12-08 00:37 来源:网络 点击:

何谓资不抵债

资不抵债,指个人或企业的全部债务超过其资产总值以致不足以清偿债权人的财务状况。其着眼点是资债比例关系及因此而产生的风险,其偿还能力仅以实有财产为限,不考虑信用、能力等其他的偿还能力。计算债务的数额,不考虑是否到期,均纳入总额之内。

它与不能清偿是有区别的,不能清偿是一个法律概念,其着眼点是债务能否在需要清偿的时点及时支付,构成了企业破产的原因;而资不抵债仅是指债务超过资产的状态,在我国,并非直接造成企业破产的原因。

企业资不抵债并不是一概而论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经营不善所致亏损

这是最普遍、最直接也最容易理解的资不抵债情况。比如某一家公司当年经营不善导致企业总的亏损额为100万元,该亏损额会转入到留存收益下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从而资产负债表上的留存收益数额为-100万元。假设该企业的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等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总额为40万元,那么当年的经营亏损会直接导致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净额为-60万元,从而导致了企业的资不抵债。

二、企业回购股份导致所有者权益项目为负数

当企业发行股票的时候,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会增加,反之,企业回购其流通在外的股票时,会导致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甚至使得所有者权益项目小于零。

例如,假设一家企业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500,每股面值1元,因此股本总数为500。当企业以每股30元回购100股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时,会导致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账面股本数减少100,然后依次冲减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冲减完后,企业的股本变为400,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均冲减至零,而未分配利润冲减为-600,最终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变为-200。

公司回购股份的目的可能有:

公司管理层认为股价远远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希望通过股份回购将公司价值被严重低估这一信息传递给市场,同时提振每股收益等盈利指标。作为公司实施管理层或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避免发行新股稀释原有股东权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当公司可支配现金流大大高于公司投入项目所需现金流时,公司可以用富裕的现金流回购部分股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司其实是在投资自己。回购股份使公司股价上升,以资本利得的方式回报股东,且这种资本利得股东无需缴纳现金红利税。防止公司被敌意收购,太过分散的股权结构会使得公司被资本市场的“野蛮人”盯上进行恶意收购,股票回购使发行在外的流通股变少,被恶意收购可能性降低。

无论是哪一种目的,公司都不是经营状况不佳才决定进行回购股份的,这种资不抵债的情况反而完全可能因为公司经营状况十分好才会发生。

三、发行优先股确认为负债,公允价值变动使得负债数额剧增

最近几年国家为鼓励企业进行多元化融资,相继出台了企业发行优先股、永续债的相应政策。但优先股并不一定是按照“股”的性质划分进权益,永续债也并不一定按照“债”的性质划分进负债,他们往往具有明股实债或明债实股的特征,区分具体是金融负债还是权益工具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这种原则简单来说就是看企业是否存在无条件避免交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这种合同义务具体包括能否无条件避免赎回或强制付息。如果企业在发行优先股或永续债时,能够通过各种条款设计无条件避免交付本金或强制付息,则应当将其划分为权益工具,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不影响当期损益。如果不能无条件避免交付本金或强制付息,则应当将其划分为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进利润表。

一旦企业将优先股或永续债划分为金融负债,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上升会导致负债总额剧增,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

这种资不抵债的现象是因为公司经营不佳吗?恰恰相反,正因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处于上升通道,公司的估值提高,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增大,才导致会计上的负债越来越大,累计亏损也增大。这种“亏损额”的增大,说明公司被大家认可的价值也越高。现实中,因为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化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举个例子,小米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对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规定,将发行的优先股确认为金融负债,后由于迅速发展估值被不断推高,优先股公允价值陡升使得2017年亏损达439亿,而这其中由于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失就高达541亿,若不按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处理,除开这类调整项目,小米实际盈利还是很可观的。

因此,并不是资不抵债就预示着公司无法维持运营,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分析资不抵债的原因,从而看到资不抵债背后的影响因素,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

作者介绍:

黄逸风,中汇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咨询顾问,美国UIUC会计学硕士。

中汇管理咨询,汇聚富有才华、创造力与使命感的专业团队,是坚持正直远见、专注品质、团队协作的卓越专业服务机构。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