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宋名扬:卧底染上毒瘾,公安部门为他开证明,后来怎么样了?

2025-04-11 11:37 来源:网络 点击:

宋名扬:卧底染上毒瘾,公安部门为他开证明,后来怎么样了?

2012年7月19日下午五点,走出看守所的时候,身着黑色T恤的宋名扬还不忘回头看了一眼,渐渐西落的太阳看上去是那么刺眼。

这时,宋名扬的78岁的老父亲走了过来,他从早上九点开始就在看守所门口等了:

“回来了,儿子?”

“嗯!”

父子间相顾无言。

朋友陈光远曾用两个10年来概括宋名扬的人生,第一个10年,作为京西警察局的风云人物,提起“宋名扬”的名字,黑白两道无人不知,各种荣耀嘉奖拿到手软;第二个10年,则与毒品纠缠,戒毒、复吸,又戒毒,又复吸,,,工作丢了,老婆离他而去,身边的人把他当瘾君子看待,生活一地鸡毛。

那么,宋名扬为什么会从一个缉毒警察转变为一个瘾君子呢,他的黑白反转人生,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痛苦、无奈与辛酸?

01 "是英雄,是狗熊,走着瞧吧!"

1963年,宋名扬出生于辽宁抚顺,高中毕业后,分配到首都钢铁厂当工人。在那个年代,有一个稳定的铁饭碗,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但是宋名扬却并不喜欢当工人。他从小骨子就有一股侠义情节,渴望当一个警察,除暴安良,匡扶正义。

终于,机会来了。1983年,北京市公安局从社会上公开招募警察,宋名扬得知消息后,立马报了名,并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这一年,他20岁。

一个农村青年,当上了国家公职人员,这对宋名扬家里来说无疑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接到北京市公安局的录用通知书时,宋名扬激动的难以自己,他在日记中写下几行话:

我的手在发抖,是从我内心发出的。今天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由于我本人的努力,我被北京市公安局录取了。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从今天开始,就翻开了光辉的一页,我也将为我崇拜的事业去奋斗了。是英雄,是狗熊,走着瞧吧!

从那一刻起,宋名扬感觉自己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了。每次执行任务,他都是第一个往前冲。抓捕罪犯时,他总是向队友们喊道:

没结婚的排我后头去,我先去敲门。

从此,在京西警察局,宋名扬有了一个“拼命三郎”的外号。

除了作风硬,敢打敢冲外,宋名扬在破案上也非常有一手。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平地扣烙饼”,意思是即使在没有头绪的案子,在他眼里,都能找出蛛丝马迹。

1986年,宋名扬接到了一个案子。检察院宿舍区内,一个在门口玩的小女孩,被一个正在转悠的小流氓盯上了。小流氓以口渴为由,骗小女孩打开了家门,把家里的一部相机偷了,还丧心病狂的把小女孩玷污了。

宋名扬后来回忆起这个案子,仍然愤怒不已。但是现场侦查并没有找到什么有用的线索,要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犯罪嫌疑人,谈何容易。最后,宋名扬采取了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蹲点。

他用自行车带着唯一的目击证人小女孩,在案发地一带天天转悠,哪热闹就去哪。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40多天后,在古城公园消夏晚会上,小女孩指着一个穿黑色背心、蹲在地上的男子对宋名扬说:叔,就是他。

这件案子侦破后,宋名扬立了一个三等功,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头一个奖章,他分外珍惜。而宋名扬雷厉风行的作风,也使得片区的小偷流氓对他十分畏惧,他要谁来警察局一趟配合调查,谁就得来,定好几点几分,就不敢晚到一分。

他甚至抓到流氓小偷后,敢狂到直接跟对方说:

大哥先给你放了,你别出这个区,否则我三天之内必定再抓你,信不信?

就这样,宋名扬凭着敢打敢拼的性格,和机智的头脑,频频破案,不断获得嘉奖,成为北京警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02 白天当老大,晚上汇报工作

1990年,宋名扬接到一个重要任务,做线人。

线人,就是警方安插在犯罪集团的内部的眼线。通过线人,警方可以得知犯罪集团的内部信息,这是警方十分重要的破案方式,也是非常难做的工作。

接受这个任务后,宋名扬便开始着手打入犯罪集团。但是,京西的黑势力错综复杂,要想和这帮刀头舔血的亡命徒打交道,就必须要狠,必须要把自己变得不像一个警察。

为此,宋名扬把自己打扮成黑道大哥,穿名牌,戴金表,开豪车,长年混迹于黑道,获取黑道信任,从而探听情报。

干这个需要跟社会广泛接触,要花大量时间跟地痞流氓混在一起,对于这段经历,宋名扬后来回忆道:

“没汽车的时候分局用的是摩托车,有任务才能用,唯独我,随时能用,还不用局长批准。局里有车后,那也是先紧着我用。别的队活动经费如果给1000块,我一人就能拿到1000块,要钱给钱,要权给权。社会上的地痞流氓慕名都想结交我,逮着机会要请我吃饭,还得看级别够不够。”

于是,宋大款的声名在京城黑道内声名鹊起,关于他的传闻也多了起来,有人说他是黑帮老大,有人说他是地下霸主。然而,真实的宋名扬,却是白天当老大,晚上找领导汇报工作。

游走于黑白两道之间,就如同行走在刀刃上,一个不慎,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

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呢?宋名扬有他想法:

“当时满脑子想的就是破案、立功,忙得不着家,老婆孩子都扔给父母,还不能跟父母讲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对于自己工作的危险性,宋名扬也是心知肚明,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他认为自己终有一天会牺牲在卧底的岗位上,为了避免“儿女情长”,他甚至刻意避免和儿子建立感情关系:

“他要吃什么玩什么都满足,但是我对他会很冷淡,表现得没什么感情。”

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天自己牺牲时,儿子不会太难过。

那段时间是宋名扬最辉煌的时期,也是他事业的巅峰。33岁不到,就先后立功十多次,如果按这个轨迹发展,那他的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就在此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拉着他往另外一条不归路走去。

03 单枪匹马闯毒窝

1996年,震惊全国的白宝山案发生。悍匪白宝山在京西一家电厂打晕哨兵,抢走了一支半自动步枪,在追捕的过程中,又打死打伤多名刑警。上级下了死命令,要求尽快将白宝山抓捕归案,一时间,所有警员压力巨大。

就在这时,宋名扬从一个线人口中得知,朝阳区有个叫“黑子”的人,持有手枪、微型冲锋枪和手雷,此人极有可能就是在逃的白宝山。

上级对这个情报高度重视,要求宋名扬立刻安排线人接近黑子,尽快摸清黑子的底细。宋名扬知道破获白宝山案意味着什么,立功心切的他嫌通过线人传递情报效率太低,于是,自己亲自上阵,卧底接近黑子。

很快,宋名扬找到了“黑子”经常出入的一个窝点,并且以宋大款的名义打进去。但是,他进去后,发现事情不对头,这是个毒窝。

窝点内几乎都是瘾君子,都在疯狂吸食毒品,他自称是贩毒的,却从没在人前吸毒,难免让人生疑。

这是,几个小流氓走了过来,问道:

“你不是马爷吧?”(马爷是混混对警察的称呼)

顿时,所有人都朝这边看来,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宋名扬心里有些许慌乱,但是他的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为了打消这些人的疑虑,宋名扬心一横,拿起一包白粉就吸了起来。

由于他之前接触过很多毒贩,对怎么吸毒并不陌生,动作一看就像老手,所以这些人没有在怀疑他了。

虽然心里有所准备,但是当毒品的味道涌入大脑时,这股难闻的味道还是让他忍不住吐了。很快,在毒品的作用下,他的意识开始模糊,为了使自己清醒,他拿出一把小刀在腿上画了一个血淋淋的十字,他趴坐在地上,任凭血液流淌着。

此时的宋名扬,还并没有意识到毒品的厉害,他醒来后,还开玩笑安慰自己:

自己连死都不怕,这玩意儿有什么不能戒的。大不了关在黑屋子,熬上几天,回来后又是一条好汉。

就这样,经过半年的卧底后,宋名扬不仅摸清了“黑子”的底细,还通过“黑子”发现了另外一条线索:与“黑子”关系密切的“新哥”从南方运回了20多支枪。随后,宋名扬以买枪为名将人引出,不仅将“新哥”抓获,还缴获1把手枪和20发子弹。

破获此案后,他获得了公安部授予的三等功,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奖章。也是从这一年起,他开始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04 “我不是警察败类”

卧底期间,有一次回队到河北抓杀人犯,当天夜里,宋名扬就觉得特别难受。起初以为是感冒了,但是又不像,浑身骨头哪儿都疼,这时,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毒瘾犯了。

夜里12点,他以生病为由向队长请了假,然后拉起警笛,疯了似的一路超速直奔自己与线人的联系点。当抽到第一口毒品时,宋名扬感觉“太舒服了,什么症状都没有了”。这样的体验,让他感到害怕,他意识到自己必须马上戒毒,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请了假,回东北抚顺老家,将事情告诉了家人,让家人把他锁在房间里,爷爷、叔叔、婶婶和表妹四个人轮流看守着他。毒瘾发作时,他就在房间满地打滚,谁也按不住。

八天后,大劲儿过去了,觉得没大碍了,于是回京重新工作。因为有过这次经历,他觉得,戒毒也不难啊,大不了再回到东北深山里,难受几天也就好了。因此,重新回到警队,继续执行卧底任务。

然而,他到底还是低估了毒品的威力。毒品最可怕的不是生理依赖,而是心理依赖,要去除身体依赖很容易,但是要去除心理依赖,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宋名扬卧底所接触的环境,少不了要经常和毒贩、毒品打交道,所以就一直在戒毒,复吸,戒毒的恶性循环里走不出来,光是戒毒所就进了不下五十次。

当宋名扬在毒品泥潭中难以自拔时,他的家庭也陷入了支离破碎的境地。宋名扬从警期间,破了很多案子,但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这些人经常骚扰他的家人。宋名扬回忆道:

“她(妻子)胆小,我因为一心忙工作,经常不回家。老有人往我家放恐吓的东西,半夜有人敲门,开门又没人。她成宿睡不好觉,常哭着给我打电话。”

宋名扬妻子也是首钢的一名工人,原本性格开朗,温柔贤惠,但是由于常年遭到恐吓,逐渐变得神经衰弱。宋名扬染上毒瘾后,妻子精神彻底崩溃了,2001年,他妻子被残疾人联合会认定精神残疾程度为二级,送进了精神病院。

而儿子从小缺少交流,也患有轻度自闭症。一次儿子问他:

“爸,除了抽大烟,你给我带来了什么?”

宋名扬无言以对,唯有一个人跑到洗手间偷偷哭泣。

因为吸毒时间太长,且始终没能戒断,宋名扬的身体每况愈下,无法正常工作。2001年,公安局实行末位淘汰制,宋名扬被淘汰,调离刑警队,调整到预审部门。

身为一名吸毒者,宋名扬有着强烈的自卑心理,他知道警察是如何看待那些毒虫的,他感觉无法面对昔日的战友、现在的同事。同事们对他的看法,他心知肚明:

“都知道我吸毒,谁都不说破,表面上都客客气气,私下议论纷纷。”

这种感觉让他感到强烈的失落:

“有时候,我甚至想在单位大喊,我是因为工作才染上毒品的,我不是警察的败类。”

2004年11月,因为忍受不了同事异样的眼光,也因为不习惯使用电脑,处理不了那些复杂的文职工作,他选择了退休。

然而,对宋名扬来说,退休并不意味着退出江湖。

05 “给人戴了半辈子了,我能不会戴吗?”

2010年2月,吸毒人员鞠某找到宋名扬,要宋名扬给他提供毒品。鞠某是宋名扬曾经的线人,宋名扬念及旧情,以300元的价格将0.32克海洛因贩卖给他。谁料,鞠某是为求立功而设下的钓鱼执法陷阱,宋名扬被当场抓住,人赃俱获。

在进看守所时,管教把一副手铐扔在宋名扬面前,半开玩笑地说:

“会戴吗?”

宋名扬没好气地说:

“给人戴了半辈子了,我能不会戴吗?”

这是宋名扬第一次犯罪,鉴于毒品数量较少,本人归案后及庭审中认罪、悔罪态度较好,最重要的是,庭审中公诉人还出具了公安部门的证明,证明其是在工作中染上毒品的。

最后,法院以“宋名扬系初犯,认罪态度好,其涉毒原因特殊、曾多次立功”为由,从轻发落,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处罚金3000元。

然而,刚出来不久,宋名扬随即又二进宫。原因和第一次一样,向线人贩卖毒品。这次,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宋名扬第一次因贩卖毒品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后,仍不思悔改,5年内再犯,应当依法从重处罚。但鉴于案件属于特情引诱侦破,毒品均已起获,宋名扬归案后能如实供述,应依法从轻处罚,法院最终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罚金2000元。

宋名扬为什么会不知悔改,屡次以身试法呢?他的代理律师陈枫认为,宋名扬太重感情,讲义气,他和线人的那种关系,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宋名扬自己也承认:

“我虽然退休了,但不能卸磨杀驴出卖这些线人。他们一旦有求于我,如果问题不是很大,我能帮的就帮了。”

对此,陈枫也很无奈:

“我劝他,当年你跟线人的那种关系,也就是相互利用。现在退休了,不要再跟那些人来往,彻底戒了,谁还会来找你呢?”

看中江湖义气,这听起来更像一个混黑道的,而非公职人员。或许,卧底太久了,连宋名扬自己也不清楚,黑白的界线在哪里!

现在的宋名扬,因为毒品的侵蚀,几乎已经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而原单位又已经停掉了他的退休金,因此,生活极为拮据。

十几年来,宋名扬虽然脱离警察队伍,但他的心,从未离开过警队。每年正月初二,他都会准时收看公安部春晚。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心境,他甚至主动回到戒毒所,盘坐在生锈的铁床上观看。

明明是喜庆的晚会,可宋名扬却是边看边哭。他总觉得,自己也应该站在上头,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警察,接受检阅。

陈枫曾问过宋名扬,如果让他回到1996年,回到他因追查“黑子”而进入毒窝的那一天,他还会不会做出那个吸食毒品的选择。

宋名扬毫不犹豫地说,他不后悔当初做出的选择,当警察怕这怕那,怎么能干成事呢?如果让他回去,他依然会那样做。不过,随后他又喃喃说道:

“我一直以为我会牺牲在工作岗位上,那样多好!留给家人的就不会是现在的屈辱而是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