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拼命县长-追忆毛仕诚同志(一)

2023-12-17 15:51 来源:网络 点击:

拼命县长-追忆毛仕诚同志(一)

普安是国家级贫困县,到2014年,贫困发生率仍高达24.99%,比全国10.2%高出14.79个百分点。

面对贫困,普安人选择迎战。正当普安县各级干部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时候,2015年5月,黔西南州委派毛仕诚同志到普安县工作。次月,毛仕诚当选为县长。

毛仕诚到普安工作后,几乎每天奔赴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老百姓称赞他是“拼命县长”。2018年7月24日18时21分,毛仕诚积劳成疾,突发疾病,在黔西南州人民医院不幸去世,年仅48岁。这位布依族汉子,用生命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

(一)挖穷根,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面对贫困县,第一要务就是要“挖穷根、摘穷帽”。

“穷根”在哪里?

毛仕诚带着问题,走遍1453平方公里的土地,12个街道、镇乡,寻找答案。

6月9日上午,时任县农业局副局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忠邦接到电话,要求他下午陪同毛仕诚到江西坡调研。

王忠邦是6月2日才从县政协调任现职的。毛仕诚到普安工作快一个月了,王忠邦只在电视新闻上看到过。从新闻中,王忠邦知道,这是一位特别务实的县长。

下午两点半,毛仕诚准时走到车边。王忠邦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位县长,穿着朴素简单,外套是深蓝色的夹克、黑色的裤子,蓝底白边的运动鞋,衣服有些旧却很干净。眼神深邃,很干练,脸上却藏着倦容。王忠邦急忙上前自我介绍。毛仕诚伸出右手与王忠邦握手:“上车吧!”

车到江西坡茶场。毛仕诚和王忠邦下车来,围着茶园转了一圈。毛仕诚说:“这个茶叶长得好呢,都是30多年的树龄了,还这样绿油油的,只是面积太少了。”

说完,毛仕诚抬头看着远方,涌现在他眼前的是起伏的大山,他若有所思地笑了。看了一会,他转身对王忠邦说:“任何产业发展都要有规划,你要细心一点,辛苦一点,做好‘十三五’规划。计划今年发展1万亩,你回去后立即做好种植方案。茶树苗你想办法解决,钱我想办法解决。今年开始建自己的苗圃基地,明年发展5万亩。”

离开江西坡,毛仕诚与王忠邦又来到红星村茶园,看到有位老人在茶园里采茶,毛仕诚走到老人身边问:“老人家,你一年采茶能够得多少钱啊?”

老人听说是县长来了,便高兴地说:“我们这样的老人,重活做不动,也只有做点采茶这样轻巧的活路。一年挣上万把块。”

“老人家,以后我们还要多种茶,让更多的老乡都增加收入,早点过上好日子。”

“好啊,好啊……”老人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毛仕诚也笑,笑过之后,转身对王忠邦说,“你看,这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产业。老人小孩只要进地就有收入。有了收入,幸福感,获得感自然就增强了。”

毛仕诚站在茶山上,目光看向了远方,坚定地说:“一定要加倍努力做到30万亩,实现人均1亩茶。到那时,普安就脱贫了,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起来了。”

喀斯特腹地,自然环境恶劣,产业规模不大,耕地面积狭窄,基础设施落后……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意识强烈。在老乡家里,老乡问毛仕诚:“如何才能拔掉穷根”?

毛仕诚说:“把普安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你是孙悟空啊!”老乡开着玩笑说。

“你们喜欢种茶吧?”

“种茶效益好,我们当然喜欢种。”

“我们就把茶叶种上山,用茶树绿化荒山,茶叶丰收了,这些山不就是金山银山了?”

老乡恍然大悟。

普安是“中国古茶树之乡”。种茶是有历史的,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茶树2万多株,1980年,在普安县与晴隆县交界的云头大山上,发现了目前世界唯一一颗距今200多万年的四球古茶籽化石。专家考证,普安是茶树发源地之一。普安茶生长环境优越,成熟期比其他地方早半个月左右,春茶在春节前就上市,被誉为“黔茶第一春”。1985年,普安人又开始新一轮种茶,在江西坡建起了万亩茶场,成为贵州两大红茶出口基地之一。

种茶,在普安形成了习惯,逐渐发展为传统产业。但规模不大,品牌不响,认知度低。

毛仕诚在脑子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茶产业发展方案,回到县里,就去找县委书记农文海汇报,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

县委、县政府决定,做大普安茶规模,叫响普安茶品牌,提升普安茶美誉度。

以江西坡为龙头,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建设茶叶小镇。茶园的面积迅速扩展,群众的激情高涨,誓要改天换地,坚决拔掉穷根。

2015年5月12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到普安县调研把脉普安茶发展时,品尝到宏鑫公司生产的“福娘红茶”,连声称赞。赵克志为普安茶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普安红”。

普安茶叶品牌就这样诞生了。

如何把品牌叫响?

农文海、毛仕诚分别带队外出“取经”,回来后形成一致意见:围绕目标市场,高起点规划,借梯登高,借船出海,与福建正山堂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精诚合作,将普安的茶叶优势与正山堂百年红茶品牌、技术等资源优势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正山堂·普安红”。

规模有了,品牌有了,产量上去了,怎么把“普安红”卖出去?

毛仕诚“背着茶叶”,上省城、进首都打开市场。

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是中国重要的国际茶业交流推荐展会,是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桥梁。

2016年6月24日,毛仕诚带着普安茶系列产品进入北京马连道茶城,举办推介会,挂牌设立“贵州·普安红”销售中心。推介会上,毛仕诚热情洋溢、精彩推介,引来无数媒体关注,一篇《一场推介会,普安“红”了马连道》的新闻报道,提高了“普安红”的知名度。

“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华文化名茶”“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重点产茶县”“贵州省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荣誉称号纷至沓来。

至2017年,全县茶园面积14.3万亩,投产茶园面积9.1万亩,茶叶企业发展151家,带动直接就业604人。干茶产量3450吨,实现综合产值10.29亿元。

按照产业发展规划,2018年,全县投产茶园面积12.1万亩,产量11495吨,综合产值超过2.18亿元;2019年,全县投产茶园面积16.1万亩,产量15295吨,综合产值超过2.9亿元;2020年,全县投产茶园面积20.1万亩,产量19095吨,综合产值超过3.6亿元。

主 办:中共普安县委宣传部

文稿来源:黔西南日报

编 辑:包华露

总 编:黄太富

监 制:匡忠朝

投稿邮箱:pawxb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