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阻止人口下跌的“自由落体”吗?
中国能阻止人口下跌的“自由落体”吗?
人口形势严峻,今年新生儿只有 902 万,人口纯减少 208 万。我看到最悲观的预测说,中国新生婴儿将在最近几年跌破 700 万,到本世纪末将跌破 100 万人,而且届时中国的人口规模将被美国超过,中华文明的前景岌岌可危。对这种悲观预测我们该如何看?
人口形势的逆转的确来得很快,需要我们采取强有力措施阻止这个问题的自由落体式下坠,不让人口减少像山洪一样,冲击我们正在进行中的伟大事业。而且老胡相信这个问题已经受到全国的高度重视,国家政策全面转入了鼓励生育轨道,大量鼓励措施正在讨论制定和推广中,它们的效果一定会逐渐增强。
▲国家统计局 17 日发布了 2023 年中国经济数据,其中关于人口的数据显示,2023 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967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208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902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6.39 ‰;死亡人口 1110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7.87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1.48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 72032 万人,女性人口 68935 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 104.49(以女性为 100)。(图源:网络)
天佑中华!东方这块土地历史上有无数战争、饥荒、瘟疫,但它们没有击垮我们这个民族,而且中国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不中断延续下来的文明。中华民族更不可能在现代化的路上自我式微,因为懒于传宗接代比世界其他进入现代化的民族萎缩得更快,最终世界民族之林中倒下。我相信最终的结果一定不是这样,会有很多其他因素崛起壮大,阻拦中国人口下降的趋势,扭转国人的观念和意愿,形成中国人口形势的再逆转和软着陆。
去年底网上流传一个悲观预测,说 2023 年中国的新生婴儿将跌到 788 万左右,人口净减少 300 万以上,但是实际出生的 902 万婴儿比那个预测还是高了不少,实际减少的人口也与 300 万尚有距离。这个事实说明,国家迄今做出的政策调整已经对人口下降形成了阻拦山洪下泄冲击波那样的反作用,接下来可以期待的是,相关的阻拦器会越设置越多,它们的效果一定会不断释放出来,我们值得为这样的希望和目标做出努力。
▲ 2023 年 5 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会议就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作出重要判断,指出 "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 ",强调要 " 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 "。(图源:网络)
目前的人口统计数据是全国的,但是人口政策专家大部分都居住在超大城市,他们对婚育氛围的感受也是大城市的。老胡非常支持他们对重视人口问题的大声疾呼,甚至也不反对他们用最悲观的预测向社会敲响警钟。但我同时也想说,实际情况决不会像最悲观的预测那样坏。中国不是发达经济体中的低生育意愿与不发达社会无力向关键公共政策提供有力支持的最糟糕综合体,换句话说,中国不会是所有人口下降极端因素的汇合点,老天不会这样安排中华民族,中国文明不会那样背运。更何况中国的体制不会允许这个国家被一个问题无限度地戳伤。所以盛世危言我们要听,但我们不能听得失去了信心,从而相信中国将是全世界最倒霉的那一个。与其如此沮丧,不如拿出有效措施来扭转问题的不断加剧之势,行动起来,让悲观主义者和乐观主义者在行动中汇合。
现在各地实际上已经在行动起来,只是力度还显不够。老胡昨天看到一个报道说,从宁夏到内蒙古再到浙江,多地都推出了新的生育补贴政策。这就很好啊。希望更多的地方拿出真金白银来做生育补贴,甚至由国家财政拿出大额资金做生育补贴,也是可以考虑的。
▲浙江诸暨市于近日制定出台《诸暨市优化生育政策(试行)》和《诸暨市优化生育政策实施细则(试行)》。在养育方面,诸暨将发放三孩产妇育儿津贴、育儿补助和三孩入托补贴。其中,对三孩产妇一次性给予 2 万元育儿津贴。若子女在 3 周岁以内,则每年向三孩家庭发放 1 万元育儿补助,直至孩子 3 周岁止。对在市内备案托育机构(含幼儿园托育部)入托的 1-3 周岁的三孩婴幼儿家庭发放入托补贴。针对教育,除了加大三孩学前教育阶段费用减免力度,符合条件的三孩还能申请免费享受当地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组织的课后服务。(图源:诸暨发布微信公众号 )
我们社会要从多角度推动生育意愿的提高,除了直接的金钱补贴,还要实质性降低养育成本,朝着儿童免费入托、免费医疗的方向逐步迈进。另外,除了延长妇女产假,还要减少有幼子妇女的工作时间,更要减少妇女的加班。我们社会的平均加班太长了,有很大压缩空间,要让做母亲的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这些都是提高生育意愿非常重要的环节。
总之,我们的社会要朝着一边发展经济,一边全社会辟出专门精力和资源养育新生儿的方向转型。只要我们组织得好,这是可以做到的,或者可以比其他社会做得更好。这是一个结构性调整的问题,中国的体制非常有利于开展这样的调整,它本身应该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题中之义之一。
▲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规定,"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
所以让我们大家一起高度重视人口问题,一些专家把它说的非常悲观,让我们听他们说,做到警钟长鸣。但我们不能被那些最悲观的描述吓住,而是要由此做出更多积极的努力,最终实现人口问题的缓解,平稳渡过人口形势逆转的这个时期。
我最后想再次说,天佑中华。我们的文明延续了几千年,未来这个文明的载体,也就是中华民族,也一定会一代一代繁盛下去。天佑中华的这个 " 天 ",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自我努力。
-
- AI攻破高中奥数题,意味着什么?
-
2024-01-19 07:01:13
-
- 那个红衣老炮又杀了回来
-
2024-01-19 06:58:57
-
- 尤建霞最长的睫毛打破了世界纪录,睫毛长达12.4厘米
-
2024-01-19 05:59:42
-
- 最美的艺术品:世界上最大的软木马赛克长17.1米
-
2024-01-19 05:57:37
-
- 世界首座铁桥大规模维修,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
2024-01-19 05:55:33
-
- 世界第一快手,肉店老板1分钟做62根香肠
-
2024-01-19 05:53:28
-
- 最知名的十大热带雨林植物,鹿角蕨上榜,第八被誉为世界花王
-
2024-01-19 05:51:24
-
- 世界营养价值最高的十大鱼类,鲢鱼上榜,第一被誉为刺身之王
-
2024-01-19 05:49:20
-
- 动物世界:牛角最长的牛打破世界纪录
-
2024-01-19 05:47:15
-
- 乌克兰世界第一巨猫,现已接近800榜
-
2024-01-19 05:45:11
-
- 济南双胞胎白狮诞生于世界上,只有100只比大熊猫更珍贵
-
2024-01-19 05:43:06
-
- 巴菲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午餐,价值345万美元
-
2024-01-19 05:41:02
-
- 中国传统十大民族乐器,琵琶上榜,第一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4-01-18 21:58:21
-
- 地理世界之最归纳介绍 了解世界之最大全成为热门
-
2024-01-18 21:56:16
-
- 世界著名的十大探险家 哥伦布仅列第八,第一名为女性
-
2024-01-18 21:54:12
-
- 比利时足球在世界杯取得好名次 执行球员培养计划多年
-
2024-01-18 21:52:07
-
- 中国十大国粹,武术上榜,第四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
2024-01-18 21:50:03
-
- 天才少年蒙目行走422米扁带打破世界纪录
-
2024-01-18 21:47:59
-
- 寿命最长的动物 世界上竟然有长生不老之物!
-
2024-01-18 21:45:54
-
- 濒危动物在世界上几乎灭绝
-
2024-01-18 21: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