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叫得最大声的鸟类——白钟雀
地球上叫得最大声的鸟类——白钟雀
一只雄白钟雀正在发出求偶的鸣声。 之后它们会透过伸展从喙上长出的长条黑肉垂,进一步加大它们的求偶动作。 PHOTOGRAPH BY ANSELMO D'AFFONSECA
视频:地球上叫得最大声的鸟类——白钟雀
据美国国家地理(实习编译:蒋岢侦):新研究指出,白钟雀(Procnias albus)追求雌性的鸣声堪比摇滚演唱会的音量。
亚马逊雨林里有无数动物不断发出噪音试图让自己被听见,这地方简直吵得震耳欲聋。 而在一片嘈杂声中,雄性白钟雀(Procnias albus)演化出一种致胜策略──他可能是地球上叫得最大声的鸟。
这种乳白色的鸟会停在巴西北部山区森林的枯树梢,张开嘴发出刺耳到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叫声。
该研究共同作者杰夫. 波多斯(Jeff Podos)是阿模斯特的麻萨诸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的生物学家,他说:「它们看起来好像外星生物。 」根据这份10月底刊登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期刊上的研究指出,白钟雀的叫声几乎是它的亲戚──尖声伞鸟(Lipaugus vociferans)的两倍大,这种鸟是另一种亚马逊的原生物种。
白钟雀的鸣声最少要比起尖声伞鸟高9分贝,达到125分贝,相当于站在摇滚演唱会喇叭旁听到的音量;相较之下,一般人类谈话的声音约莫在60分贝左右。
并未参与此次研究的康乃尔鸟类学实验室资深生物声学家拉斯. 夏里夫(Russ Charif)表示,最让科学家感到意外的是,雄性白钟雀会将直接对着好奇的雌鸟吼叫。
夏里夫认为雄鸟之所以会演化出这项性状,也许是因为可以让雌鸟留下好印象,也就是说,谁叫的大声谁就更「速配」。 他在电子邮件里写道,这就好比「雌鸟用叫声响度来打量雄鸟,它们可能喜欢比较宏亮的雄性」。
「这研究超酷的,不仅有仔细完成,结果也相当可信。 」夏里夫补充。 他点出在野外记录动物的声音很棘手。 这项研究也让人们对「性择」有更深的理解,以及动物为了求偶会有多么努力。
调高音量!
波多斯与同事原本不是要寻找世界上最大声的鸟。 共同作者马里奥. 科恩哈夫特(Mario Cohn-Haft)是巴西玛瑙斯的国家亚马逊研究所(Instituto Nacional de Pesquisas da Amazônia)的鸟类研究员,在一趟考察之旅结束后, 他带了一只雄性白钟雀的标本回博物馆。
回到办公室后,科恩哈夫特检视了这个标本,并发现它的肋骨被厚实且线条明显的腹部肌肉包住,这让科恩哈夫特想到这不寻常的结构,可能与它们异常宏亮的鸣声有关。
在确认没有任何人曾经发表过白钟雀及其鸣声的研究后,研究团队动身前往雨林记录雄性白钟雀的声音。 (至于一身黄绿色的雌鸟则完全不会叫。 )
研究团队追踪并记录了尖声伞鸟与白钟雀,并将它们的叫声分成三种:雄性尖声伞鸟的鸣声、雄性白钟雀较小声也较长的第一型鸣声,以及雄性白钟雀较嘹亮但较短促的第二型鸣声。
研究团队接着计算在离这些鸟类发出声音1公尺远的地方,鸣声究竟有多宏亮。
结果发现在三种鸣声中,尖声伞鸟的鸣声是最弱的,而白钟雀的第二型叫声最是宏亮。
但研究团队还没办法确认白钟雀独特的肌肉结构,是造成它们得天独厚叫声的其中一个原因。
而第二型叫声之所以比较简单也比较短促,是因为要达到那么高的分贝,得费一番功夫。
「假如你要求一位小号手尽他所能吹出最大的音量,」波多斯说,就会吹出「像白钟雀这种非常纯粹清澈的音调。 」
极度笨拙
白钟雀有套非常固定的求偶仪式,雄鸟总是以在树梢转身,并向着雌鸟唱出最后一个音来结尾。 这个音量可能大到足以伤害雌鸟的听力,不过科学家并未发现造成这种影响的证据。
波多斯说:「雌鸟之前走过这套剧本了,它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举例来说,当雄鸟鼓起身躯,准备朝雌鸟炸出最大的一声鸣叫时,雌鸟通常会「飞开到一个比较适合的距离外」。
不过在观察的白钟雀中,研究团队并没看到任何成功的交配行为。
匹兹堡国家鸟公园的鸟类学家鲍伯. 穆维希尔(Bob Mulvihill)解释,如果雌鸟看起来有些害怕,雄鸟通常会收敛一些求偶行为。 基于这个理由,穆维希尔怀疑白钟雀的大声鸣叫,是一种处在成功边缘的性择特征。
穆维希尔补充说,想到雄鸟追求雌鸟的方法拙劣到一开口就把女孩从树上吓跑了,就让人很难忍住不笑。
这也是波多斯为什么会说:「极度笨拙。 」
-
- “炸弹放射性碳定年法”测定112岁的小鲤牛胭脂鱼打破淡水鱼最长寿纪录
-
2024-03-05 08:37:44
-
- 新西兰附近太平洋海域首次拍摄到三种会发光的鲨鱼:铠鲨、灯笼乌鲨和南方乌鲨
-
2024-03-05 08:35:40
-
- 金花蛇属树栖“飞蛇”能滑翔 但一种过树蛇属澳洲蛇类竟然会跳跃
-
2024-03-05 08:33:35
-
- 国产崛起?全球智能穿戴出货量小幅下跌,小米、华为逆势上涨
-
2024-03-05 04:29:58
-
- 当飞驰的高铁遇到历史古建,超惊艳!
-
2024-03-05 04:27:42
-
- AI催生美国最火爆房地产——数据中心
-
2024-03-05 04:25:26
-
- 南极考察站如何运行?如何支撑科学研究?
-
2024-03-05 04:23:11
-
- 今年首个被否“行长”,这家村镇银行拟任行长被认定不合格,开年已有三名银行
-
2024-03-05 04:20:55
-
- 专注纳米材料研发,「碳寻新材料」实现单壁碳纳米管量产
-
2024-03-05 04:18:39
-
- 明起,横琴封关运行,这些事项要注意
-
2024-03-05 04:16:23
-
- 刚刚,特朗普输了!
-
2024-03-05 04:14:07
-
-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建议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业垄断行为
-
2024-03-05 04:11:51
-
- 正式封关运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启新篇章
-
2024-03-05 04:09:36
-
- 研究发现马来熊会模仿玩伴表情 像人类一样
-
2024-03-05 01:09:24
-
- 研究发现一些鸟类经常食用松露
-
2024-03-05 01:07:19
-
- 新研究指濒危灵长类动物面临感染COVID-19的风险更高
-
2024-03-05 01:05:15
-
- 红额狐猴把有毒马陆当药膏擦?动物似乎能利用植物与其他动物来治疗病痛
-
2024-03-05 01:03:10
-
- 从暴力到民主 动物世界如何决定谁是领袖?
-
2024-03-05 01:01:05
-
- 会走路的单翼合鳍躄鱼是第一种灭绝的海洋鱼类 其他臂钩躄鱼也可能步后尘
-
2024-03-05 00:59:01
-
- 《Current Biology》:腔棘鱼可能能在深海生活近一个世纪的时间
-
2024-03-05 00: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