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实时公交APP“车来了”能否顺利驶向港交所?

2024-06-15 10:59 来源:网络 点击:

实时公交APP“车来了”能否顺利驶向港交所?

文|满投财经

近日,实时公交信息在线平台 " 车来了 " 的母公司元光科技(MetaLight Inc.)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提到 " 车来了 ",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国内受众最广泛的公交实时信息预测平台之一,车来了有着较为活跃的用户群。根据灼识咨询资料,按 2023 年收入计,车来了在中国公交行业时序数据服务提供商中排第三;按照覆盖城市,车来了在中国城市覆盖范围最广。

如果成功上市,元光科技或将成为港股 " 智能时序数据 " 第一股。预测交通实时信息领域还值得看好吗?元光科技的财务数据有何亮点之处?以下简析元光科技的招股书。

依赖单一产品产生收入,新产品尚未成气候

" 车来了 " 平台是元光科技最重要的产品,提供即时公交时刻表,准确预计车辆达到时间,同时能够反映交通的拥挤程度,大大提升出勤者的出行效率和体验。其数据来源主要为交通机构授权的 GPS 数据、用户查询记录和搜索历史以及公交和用户的数据汇总,以向通勤者提供有关公交位置及预计到达时间的最新信息。

从收入结构来看,车来了的用户主要在 C 端,广告收入构成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广告主在车来了平台上投放广告,为其广告收到的每千次观看或展示付费。招股书显示,2021 年至 2023 年,元光科技来自移动广告服务的收入为 1.56 亿、1.15 亿、1.68 亿元,占收入比重约 95.6%、85.2%、96.2%。

广告业务的收入取决于在 " 车来了 " 平台的曝光量和转化率,2022 年受疫情影响,多个城镇的公共交通较长时间处于暂停阶段,车来了平台的活跃用户相应下降影响广告收入,但随着 2023 年交通领域恢复正常运行,其广告收入迎来快速回升,但相较于 2021 年,增长并不明显,公司的核心业务增速似乎并未展现令人期待的潜力。

除了广告业务,元光科技亦提供数据技术服务,包括基于公司在公共交通领域的数据及知识的数据相关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及咨询服务。但这部分收入占比小且不稳定,也比较难言期待,2021 年至 2023 年的贡献收入 716.5 万、2010 万、655.7 万,2022 年收入大幅增长的原因,主要为向一名关联方提供一次性数据技术服务获得的收入。

从产品的角度,元光科技产品的本质是技术与实际问题的结合,遵循「时间 +X」的产品线路图,「时间」代表事件发生时间序列,「X」代表关键模型指标,如位置、价格及运行状态。公交领域产品 " 车来了 " 的产品线路图即为「时间 + 位置」。

或许是看到单一产品存在的增长瓶颈,2022 年下半年以来,公司利用在新领域的技术能力,还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和工业互联网领域推出两条新产品线,即「时间 + 价格」及「时间 + 设备状态」,扩大了产品组合。

如果公司的新产品能够复现 " 车来了 " 的光景,可再生能源领域和工业互联网领域有望成为元光科技新的增长极,驱动公司业绩实现高增。然而据招股书透露,目前这两条产品线对公司产生的收入并不重大。新业务短期内还难以成长为新的增长引擎,公司仍然要继续 " 吃老本 "。

费用增长影响盈利水平,资产减值加剧利润波动

盈利能力来看,2021 年至 2023 年元光科技录得净利润 3346.5 万、-2003.7 万、-2032.8 万,2022 年和 2023 年产生大额亏损,主要原因为期间录得 2945.5 万元和 5554.5 万元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亏损。这部分金融负债指的是公司向投资者发行的优先股价值变动产生的亏损,与日常业务过程无关,亦不代表公司的持续经营表现。

Non-IFRS 会计准则下扣除了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2021 年至 2023 年元光科技经调整后净利润为 4419.6 万、981.4 万、4649.5 万,同比增长 -78% 和 374%,经调整后净利率为 27.0%、7.2%、26.6%,净利润波动较大。

作为数据智能服务企业,元光科技的毛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且较为稳定,2021-2023 年为 75.1%、73.0%、76.3%。费用方面,公司销售开支的比重较为稳定,占收入的比率维持在 20% 左右;研发开支从 2021 年的 17% 小幅提升至 2023 年的 19%;行政开支明显增长,占收入比重从 10% 提升至 19%。

费用的增长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同时 2022 年确认了 2371 万元的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主要来自于对两个关联公司的贷款以及应收款项无法收回,使得公司当年的利润率骤降。

现金流方面,截至 2023 年年末,元光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5551 万元,但同时公司有 4000 万元的即期借款的需要偿还,因此当前的现金流对于公司来说,也算不上充裕。

用户数据维持增长,但先发优势正在失去

" 车来了 "APP 在 2013 年就被推出,在当时的公共交通实时信息预测领域是具有一定先发优势的,2015 年车来了 APP 的注册用户就突破 1000 万,并在 2018 年的时候一举突破 1 亿注册用户。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车来了的用户数达到 2.64 亿,2023 年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数约为 2526 万人。

车来了近几年的新注册用户数维持增长,并且平台保持一定的活跃度,覆盖的地域范围也迅速扩展至全中国近 450 个城市及乡镇,成为中国覆盖范围最广的实时交通信息平台。元光科技也因此先后完成了种子轮融资、A 轮及 A1 轮、B 轮及 B1 轮、C 轮融资,并吸引了顺为资本、真格基金、阿里巴巴、宽带资本、弘道资本等参与。

来自交通机构的授权数据,是车来了跑通盈利模式的重要一环,然而交通机构的数据授权并非独家,因此市面上类似于车来了的 APP 并不少,例如掌上公交、公交 e 出行等。同类 APP 的增多况且不说,高德、百度等地图上自带的实时交通信息功能也在与车来了争夺市场。

车来了的先发优势正在失去,此时选择上市似乎显得有点 " 为时已晚 ",况且这类专门的公共交通预测平台之于通勤者的 " 必要性 " 也值得考究,如果车来了没有区别于其他平台的明显优势,后续用户的获取及留存将愈加困难。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在平台投放广告的曝光量和转化率,但泛滥的广告是以牺牲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代价,若公司无法持续获得新用户以增加广告曝光量,或难以突破增长瓶颈。

尽管车来了在 2024 年 4 月也新增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功能,使通勤者可以使用语音指令而无需动手便可查询公交路线、到达时间及服务更新,以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增强车来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这显然是不够的。

随着物联网和 5G 技术的发展,时序数据的应用前景广阔,元光科技在智能时序数据分析领域有一定的积累和技术优势,能否成功将数据分析产品范围扩展至不同行业,摆脱单一业务模式依赖,是元光科技打破瓶颈的关键。因此公司另外两条「时间 + 价格」及「时间 + 设备状态」的产品线将被寄予厚望,或为元光科技的未来增加想象空间。

无论是寄希望于新的产品组合,还是持续提升 " 车来了 " 的竞争力,元光科技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公司上市募集资金也将大部分用于开发时序数据基础模型、改善技术栈,以增强整体技术能力;并用于销售及营销工作,以增强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以及补充营运资金。

新产品能否顺利发展还得交给时间,而期间元光科技将要持续面临实时公交预测领域竞争加剧带来的巨大的挑战,却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