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智性与激情中,她凭借她的文字永恒不朽

2024-06-18 13:17 来源:网络 点击:

智性与激情中,她凭借她的文字永恒不朽

作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之一,苏珊·桑塔格在20世纪后半叶和21世纪初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她1933年1月16日出生于纽约,时值阿道夫·希特勒上台14天,她将经历并且见证那个时代的种种政治骚动,成为一种革命性文化的代言人,并将写作变成她毕生的历险。

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桑塔格的著作是为了寻求对所处时代的理解。她的人生经历,也折射着西方知识界、文化界的思想图谱和文艺风潮。贝阿特丽丝·穆斯利借助桑塔格生前身后的档案文件、出版作品,以时间为轴,以桑塔格人生各阶段的重要事件为聚焦点,将桑塔格的艺术评论、文学创作、政治见解与精神历程置于历史中加以考察,勾勒出这个“包罗万象的灵魂”一生的智性之旅。

《智性与激情》

作者: [法] 贝阿特丽丝 ·穆斯利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雅众文化

副标题: 苏珊·桑塔格传

原作名: Susan Sontag

译者: 周融

出版年: 2022-9

在1996年出版的《反对阐释》西语版的前言中,桑塔格写道:“我以为作家是这么一种人:他对‘一切’都感兴趣。”这句话也是对她准确的描述。她既是作家、评论家,也是电影人;她是戛纳电影节的常客,也是国际笔会的成员。她参与各种政治论战,又因对文学艺术的贡献,获得法国政府授勋……

要简单概括苏珊·桑塔格的人生是很困难的。她永不餍足的好奇心推动她走向摄像机,促使她选择最多样化的题材,学习多种语言。这也部分解释了她从不中断的旅行,和她作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对“您是谁?”这个问题,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一个流浪者,我从发现事物、相逢与交流中得到乐趣……一切都令我感兴趣,我所忧虑的只是我能否始终保持公正。吸引我的是那些最为蜿蜒曲折的心灵之路。关于它们,我想要用各种方式去描写。”

苏珊·桑塔格与玛格丽特·杜拉斯

桑塔格从小思维开放,想要理解一切事物。她在未曾自我发觉时就是女性主义者了,就像她自己说的,她在结婚时拒绝改姓夫姓,在家有幼儿的情况下仍决定继续学业,在离婚时拒绝接受赡养费,她在过去和现在一直都是作为一个有意识要保持自己的个人自由与自由意志的人在行动。尽管偶尔会变成自身激情的奴隶,但她在创作中始终保持着清醒与独立,也从未自问她的性别是否允许她做这些事。在童年时代,她就梦想自己会获得诺贝尔奖,就像让她爱不释手的传记里的玛丽·居里那样;到了青春期,她想象自己取代托马斯·曼坐在书桌旁,因为她说“我活在这个时代,从来没有想过:身为女人会给我在这个‘世界’上实现雄心带来障碍”。

如果有人直接向苏珊提问,她就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一直是女性主义者。”她为女性独立和权利发声,也提出了最恳切的建议:“女性有其他选择。她们可以追求智慧,而非仅仅追求美丽;可以让自己能力高强,而非仅仅做到让自己有用而已;可以追求强大,而非仅仅追求优雅;可以雄心勃勃,只为自己……”她总结说:“女性应当容许自己的容颜显露出她所经历过的岁月。女性应当吐露真实。”

苏珊·桑塔格与其子大卫·里夫

出版于1980年秋天的《土星照命》,其中的随笔或是“安魂曲”,或是“致敬”,但在苏珊心中,也是“乔装改扮的自画像”,是她映照自身的哈哈镜,帮助她勾勒出她在自己心中的形象。自我是一篇文本,一项工程,是需要被构建的东西……当记者问她,是否存在一两个主题能将她所有的活动都包括在内,她眉头也不皱地回答:“文学与社会——难道还有别的吗?”正如她在《土星照命》中所言:“我们不能借助于生活来阐释作品,但可以通过作品来阐释生活。”她积累起来的作品是对她生之欲望的证明,也是她要说的话还没有说完的证明。终其一生,桑塔格都在与献身文学的怀疑和困难对抗。贝阿特丽丝·穆斯利为桑塔格所著传记,不仅仅是一段旅程,更是一段无限慷慨的经历。通过这本四十余万字的翔实记录,我们将重新认识这位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先锋。

正如ELLE杂志在本书法语版出版时所言:

“尽管不无私密的材料,贝阿特丽丝·穆斯利的这本传记主要展现桑塔格的公共形象,从她自己的文字和关于她的资料中,勾勒出这位涉及各个文化领域的批评家的形象。在美国媒体上,桑塔格的每一句话都不免被夸大、借用、称赞或谴责。作为大众文化的预言家,她从宝座上冷静清晰地批评文化,树立了许多敌人。在曼哈顿南部,众多伟大思想者的抽象思考交汇,思考那些震动时代的大问题:共产主义、越南战争、朝鲜战争、大众文化和社会介入的问题。桑塔格凭借智慧生存其中,以不竭的热情思考这些问题,一个印证就是她公寓满墙的书籍以及络绎不绝来访的记者。她凭借她的文字而永恒不朽。”

法语版2017年第一版,弗拉马利翁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