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1944年,军歌《同期之樱》在《少女俱乐部》杂志上发表

2024-09-26 05:34 来源:网络 点击:

1944年,军歌《同期之樱》在《少女俱乐部》杂志上发表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我的好奇心被激起,目不转睛地看,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见队列随着一声号令,转换成了不同的圆圈,随即就开始进行军歌演习。哦,原来这里也要进行军歌演习啊。只见一个圆形阵当中又套着一个小一点的圆形阵,而他们的转动方向都相反,如此队列跃动着,营造出一种有千军万马的感觉。

热卖的军歌

我从沙滩走到稍微高一点儿的树林边上,睁大眼睛去看队列中的人。只见每一名练习生都左手臂完全向前方伸直,并拿着一本打开的军歌册子,右手臂则以最大幅度摆动,一边走正步,一边在高声唱军歌。每唱完一首歌,教官就高声下令:“分队——立定!”于是所有人原地停步,拿着军歌册子的左手臂放下。仔细一看,教官是站在圆圈的正中央发号施令。他高声指示下一首歌:“军歌演习!元寇……”

所有人又把左手臂举起,教官下令:“行进!”大家开始唱起来:“四百余州,十万之敌,国难已至,弘安四年……”歌声嘹亮有力,充满了少年的强壮气息。歌声在教官的指示下又从《元寇》转换为《敢死队》:“为天皇尽忠之士,赶赴死地,二千余人中,择出七十七死士……”我突然想起,这段歌词是指日俄战争时自愿报名去参加“旅顺港闭塞作战”的七十七名勇士的故事。不过这首歌唱的效果并不好,只唱了一遍就停下了。

军歌都是音阶比较低的曲子,又是在海滩上放声歌唱,勇壮之气无以言表,确实是深得海军精神的军歌。我听着听着,不由得就流下泪来。在战争时期,日本火热的一个“娱乐行业”就是音乐界,当然热卖的只有军歌。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之后,日本当局感觉没有一首全国传唱的军歌为出征将士送行,于是在1938年令每日新闻社面向全国征集创作歌曲。薮内喜一郎作词、古关裕作曲的《露营之歌》获奖。

日本古伦美亚唱片公司录制这首歌曲,中野忠晴、松平晃、雾岛昇、伊藤久男和佐佐木章等歌手演唱。这首歌与《进军之歌》录在同一张唱片,唱片共卖出超过60万张。《露营之歌》随后在每一次街头有日军队伍踏上侵略征程时唱响,其曲调简单且符合列队行进节奏,但歌词充斥送军民众的哀伤情绪,诸如“激励勇战至死方回”,“谁知明日生命如何”,“战友带笑而死高呼天皇万岁”等,带着一股颇为悲怆的感觉,真唱起来没有多少鼓舞士气的作用。

虽然日本民间爱上了《露营之歌》,但军部很快又征集新的“可昂扬战意”的歌曲。无论如何,相对于只能前往街头巷尾搞慰问演出的落语师、歌剧团,日本音乐界在战争时期算是碰上了好日子。日本各大新闻媒体频繁举办军歌征集活动,有优秀作品就交给唱片公司制作成唱片贩卖,销量直线上升,相关行业人员都赚得盆满钵满。日本全国的收音机也在循环播放这些军歌,推动了销售人气。

《同期之樱》

军歌热潮在日本培养了不止一代青少年,他们不像战后的孩子那样依靠漫画、游戏机和弹子房打发时间,他们的娱乐只有在集体活动中唱军歌,如同矢泽的回忆那般。如果不是教官指定,就当时日本少年喜欢的军歌,肯定不是《露营之歌》,而是《同期之樱》,这首歌在1944年在《少女俱乐部》杂志上发表,一开始名为《两朵樱花》,曲调上与《露营之歌》相似,而青春之气更为洋溢。

《两朵樱花》录成唱片后,偶然让海军军官听到了,于是重新作词,成为《同期之樱》。这首歌曲传唱开来时,正好赶上日本开始用“神风特攻”做困兽之斗的时期,因此它几乎成为“送别特攻队员”代表曲。如果要挑一首最对日本军部胃口的军歌,那毫无疑问就是《英国东洋舰队溃灭》。

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日军在马来作战中击沉了英国远东舰队“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新闻,这则新闻播出之后仅仅3个小时,日本广播台就以新闻内容填词播放了这首军歌《英国东洋舰队溃灭》(又名《马来海战胜利之歌》),可谓速成之作。类似的军歌还有不少,人称“新闻军歌”。只要其通过收音机播出后反响良好,就可以在改进歌词、歌曲之后录制唱片销售。

不过,进入1945年,即使是音乐界的景气也成为过眼云烟,整个日本在轰炸与封锁下一片哀鸿,没有什么人拿闲钱买唱片了。战争结束之后,日本的军歌时代戛然而止。不过,战时军歌在日本民间存活下来,重新填词后成为其他歌曲,或者在卡拉OK房中成为战时一代的“青春回忆”。称现在的日本是音乐大国恐怕有争议,但说日本是动漫大国是没有争议的,在创作商业动画的数量上,日本完全傲视群雄。

但二战之前,日本的动画片在世界上没什么存在感,如今日本庞大的动漫产业,其“登堂入室”的开端仍然是在战争中,这就是在日本动画制作史上不得不提的《桃太郎之海鹫》。正如“荒鹫”是日本陆军航空兵的美称一样,“海鹫”是海军航空兵的称号,顾名思义,这是将日本知名儿童故事《桃太郎》与战争宣传相结合的产物。偷袭珍珠港成功之后,日本海军立即策划制作一部动画影片来宣传战果。

当时日本动画界的大师级人物濑尾光世担当监督,创作了这部《桃太郎之海鹫》。桃太郎从民间小英雄,摇身一变,成为帝国海军军官,尽管他手下的海军水手仍然是狗、猴子、鸡。桃太郎指挥航空母舰,带领攻击机部队进攻以珍珠港为原型的“鬼之军港”,大获成功后凯旋。整部动画电影时长37分钟,这是日本动漫史上第一部“长篇剧场动画”。

《桃太郎之海鹫》于1943年制作完成并公开放映,引发日本电影院盛况空前,日本小孩子将其视作宝物,成年人也当作新闻纪录片观看——尽管当时日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不过,军部不打算放弃宣传的大好机会,立刻要求濑尾光世制作《桃太郎之海鹫》的续作,题材上要求以日军进攻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实施空降作战夺取重要油田为背景。

对于濑尾光世来说,在战争后期物资不足的情况下再制作一部优秀的动画,相当艰难。更何况,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因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在东南亚没收的欧美物资中,找到了一部长篇动画电影,这就是奠定了美国迪士尼公司在世界动画界宗师地位的作品《幻想曲》。这部1940年在美国上映的动画电影,由多名导演分别执导八个段落。

《幻想曲》

《魔法师的学徒》描述米奇因擅用魔法干活而酿祸,《春之祭》描述生物形成到恐龙灭绝的过程,《时光之舞》描述动物共舞。《幻想曲》是轰动世界的作品,其制作水准之高大大领先于时代,至今看来仍不过时,绝非《桃太郎之海鹫》可以比拟。在战前以及战时,《幻想曲》在世界上流传范围不大,到战后才全球广泛公映,在日本正式公映是1955年。

濑尾光世拿到抢夺来的《幻想曲》影片拷贝,观看之后完全被震惊了,决心创作可以与《幻想曲》匹敌的作品,这就是《桃太郎之海鹫》的续作《桃太郎海之神兵》。由于物资不足,只能将用来作画的赛璐珞洗过之后重新使用,终于制作完成这部时长74分钟的长篇动画。《桃太郎海之神兵》在艺术水准上与《幻想曲》的距离仍然是很大的,而且为了减少作画量,战斗场面压缩到不足10分钟,这与《桃太郎之海鹫》无法相比。

多余的时间,只能用来描绘桃太郎在日本殖民地搞皇民化教育等内容,并用可爱的动物和俏皮的音乐吸引小孩子的注意。但是,最终没有多少日本孩子观赏到《桃太郎海之神兵》,因为确定的上映时间是1945年4月12日。1945年3月,空袭已经让东京一大片区域化为白地,几乎所有未成年人都被疏散去了外地,留下来的也不可能去电影院看电影。更何况,4月13日晚间,东京再次遭到地毯式轰炸,几乎全城毁灭。

4月12日,《桃太郎海之神兵》首映式冷冷清清,东京有一座电影院迎来了数名顾客,有一位少年看着电影屏幕,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在数十年后回忆说,《桃太郎海之神兵》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立刻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漫画家,此生必要留下可以与《桃太郎海之神兵》匹敌的作品。当然,后世之人可能都会提出疑问:《桃太郎海之神兵》算什么作品?怎么可能与《铁臂阿童木》《火之鸟》这样的里程碑之巨作相匹敌?这个1945年在废墟包围中的电影院里流泪看动画的17岁少年,后来有个享誉世界的名字——手冢治虫。

参考资料:

Suzuki Akihito.Japanese imperial psychiatry in Tokyo: two Korean immigrants in a psychiatric hospital, 1920-1945.[J].Historia, ciencias, saude--Manguinhos,2023,(suppl 1)

Schwentker Wolfgang.Kenneth J. Ruoff, Japan’s Imperial House in the Postwar Era, 1945–2019. (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s, Vol. 432.) Cambridge, MA u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20[J].Historische Zeitschrift,2022,(3)

Taeyoon Kim;Kilhun Lee.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ost-liberation capital city of Seoul (1945–1950): a focus on planning and the removal of firebreaks[J].Journal of Asian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