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对战哈佛、麻省理工!北京“学霸团”连续3年夺国际金奖,Nature、Science关注

2025-04-17 12:37 来源:网络 点击:

对战哈佛、麻省理工!北京“学霸团”连续3年夺国际金奖,Nature、Science关注

世界标准时间11月14日16:00,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 Competition, iGEM)落下了帷幕。在本次比赛中,来自北京师范大学BNU-China团队斩获金牌,并获得最佳包容性奖提名(Best Inclusivity Nominee)。这是BNU-China团队连续第3年获得金牌,也是建队8年来第5次获得金牌,第2次获得单项奖提名。

iGEM竞赛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性竞赛,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3年发起,是一项以合成生物学为核心,综合生命科学、数学、工程学、信息科学、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的国际大赛,受到Natur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Economists等学术期刊以及BBC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专题报道。2021年,iGEM GIANT JAMBOREE采取线上方式进行,共有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球知名高校共计352支队伍参赛。

iGEM BNU-China 2021年团队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陈乐然担任队长,唐悦、李雨默担任副队长,成员由来自生命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教育学部、物理学系、化学学院、哲学学院的35名同学组成。团队此次共历时8个多月,在生命科学学院朱旭东、杨冬、郝晓冉、陈金波、李森等多位教授专家指导下,完成文献调研、方案设计、咨询专家、载体构建、基因表达、数学建模、功能验证、建立网页、项目展示、推广教育等工作,并努力将合成生物学推广给更广泛的人群。同时通过网页和视频展示等方式,清晰完美的展现了创新工作成果,获得了大赛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斩获金牌,并获得最佳包容性奖提名(Best Inclusivity Nominee)。

今年,BNU-China项目Cheat Me If You Can着眼于解决工业生产中基因改造后的菌株发生基因突变,从而无法正常合成目的蛋白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21 BNU-China从自然菌群的模型中找到了灵感,开发出了通用的蛋白生产工业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名为Guard的菌株可以特异性杀死发生了基因突变的Cheater菌株,以维持正常工作的Worker菌株的稳定。该平台不仅能够降低由于突变菌株出现导致的产品质量和数量上的巨大损失,还在菌种筛选、定向进化、生物医疗等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项目利用大肠杆菌作为底盘生物,分别构建Guard菌株和Worker菌株。在发酵罐中投入两种菌株后,一旦Worker细胞无法正常合成目的产物,也就是突变成了Cheater,那么该细胞将分泌信号分子,诱导Guard产生特异性杀伤物质,精准消除Cheater。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提高平台的工作效率,BNU-China构建了种群生长模型和杀伤模型,并根据Worker菌株不同的突变概率确定了最佳的Guard投放量。最后,BNU-China团队通过Wiki网页和视频展示等方式,清晰完美地展现了创新工作成果。

BNU-China在头脑风暴、项目设计和未来应用等各个阶段,都积极的与现实社会构建联系,咨询和访问相关领域的教授和工厂(如科兴公司、养乐多工厂等),通过他们的反馈和建议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项目。

同时,积极推进面向大众的合成生物学教育。主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区域教育、社会教育、特殊教育和深入教育7个方面开展,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科普材料,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持续性互动教育体系。他们真诚地希望能够打破教育壁垒,让更多的人认识和走进合成生物学领域。本次获得的单项提名最佳包容性奖,正是表彰BNU-China在推广合成生物学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依托高水平国际学科竞赛,改革创新、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拔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自2014年开始参与iGEM至今的8年时间里,BNU-China团队获得了5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生命科学学院在珠海校区首次组建参赛团队BNUZ-China,一体两翼,教师指导团队和学生团队双向互动,南北共进,BNUZ-China团队也收获了第一枚金牌。

延伸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博物系,1923年更名为生物学系,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生物系之一,1998年扩展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秉志、俞德浚、刘瑞玉、王文采、汪堃仁、孙儒泳、郑光美、李蓬等8位毕业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经过汪堃仁、孙儒泳、郑光美、薛绍白、王永潮、柳惠图和徐汝梅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几十年的严谨治学和艰苦创业,以及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奋发努力,学院软、硬件办学条件显著提升,教育与科研业绩显著,事业发展蓬勃。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京师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