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海利公司:打造“四型”文化 增强员工归属感

2025-04-20 19:20 来源:网络 点击:

海利公司:打造“四型”文化 增强员工归属感

企业特色文化职工运动会上,员工自编自演节目 王艳/摄

5月18日,位于茂名化州的广东昌华海利科技有限公司里一片欢声笑语,一年一度的企业特色文化职工运动会正在公司文化广场上演。现场8支参赛队伍的300多名员工个个精神焕发。他们整齐的动作、高昂的斗志、响亮的口号成了大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文化人,用爱做事,让每个员工在企业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是广东昌华海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利公司”)凝聚企业精气神的有效措施。多年来,海利公司致力于打造企业“四型”(学校型、家庭型、军队型、创新型)文化建设,让员工不断学习、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快速成长,为企业“大家庭”贡献智慧和力量。

特色文化凝聚职工爱家共识

今年30岁的质检员陈国飞是质检队领队。这支队伍由32名质检部女员工组成,表演舞蹈《幸福海利 幸福的家》。“我们请了茂名市舞蹈队专业老师帮我们编舞,除了乐曲做了重新改编外,舞蹈动作也有创新,加了花球等道具。”陈国飞说,为了拿到比赛的第一名,女员工们赛前1个月都坚持每天练习喊口令、列队形,还要揣摩舞蹈动作。

“以‘家’汇集人的力量,以‘家文化’凝聚人的精神,让员工将爱家共识体现在工作中,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海利公司工会主席钟信告诉记者,海利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和销售不锈钢管的民营企业,有员工1000多人,多以初中学历为主,其中30%员工来自外省。“公司年轻员工占90%以上,要想让他们安心工作、扎根茂名,必须以爱心赢得人心,用事业留住人才。”

为让员工找到“家”的感觉,2009年,海利公司利用企业搬迁契机,新建标准厂房5.5万平方米,职工食堂宽敞明亮,实行“每日一菜谱”,尽可能照顾来自不同地区员工的口味,做到饭菜可口美味。新建职工宿舍楼3幢,安装了有线电视天线和光纤网络。公司先后建起了文化中心、健身中心、海利商学院、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和党员活动室等,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文化活动,如中秋晚会、春节联欢晚会、书画展、海利企业文化展示PK赛等,成立海利俱乐部,开设舞蹈班、太极班、跆拳道班,让员工充分展示自己的各种才华。

技能培训增强员工归属感

海利公司的员工里,不少来自化州周围村镇的农民工。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不怕吃苦,却怕学习。海利公司董事长李儒昌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不能仅局限于给员工提供一个就业岗位,更要为员工营造一种“爱学习”的氛围,不断增强员工的学习动力,鼓励员工成长、成才、成功。

海利公司的员工培训从每天晨会开始。早上8点钟,每个车间的员工先集中在一起,班长针对组员的思想、心态、行为,进行单项或综合的素养培训,培养员工专注、专心的品质。刚入厂的新员工,还有“师傅带徒弟”、“技术比武”、专业讲座、分期分批轮训等培训,助其快速提升技能。

入职公司15年的成品仓库班长陈亚迁,向记者回忆刚入职时的情景:“那时我做产品验收工作,一进公司就有一个师傅手把手教我,验收标准钢管的小技巧师傅还特意指点给我看,做错的地方她还帮我改正,一个星期我就学会了。”

陈亚迁说,公司不光培训员工如何做事,还教员工如何做人。去年,她一共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四次封闭式培训,“教导模式”课程让她知道员工做得不好,就是管理者的责任;“六星级心态”课程培养她的爱心、善心和孝心。

“学习让我的工作越来越顺利,家庭更和谐。”陈亚迁告诉记者,在她的班组里,有一位同事生病请假,其他同事会抢着将这名同事的工作做好。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早上,全班男同事拿着花列队站好,鼓掌欢迎女员工上班。下班回到家,她会将白天发生的高兴事讲给家人听,逢年过节主动买礼物送给家婆。

“家”文化教育培育“海利人”

“把农民变成工人,通过家文化教育,又把工人变成海利人。”这是茂名职工对海利公司的评价。

今年48岁的向可见是四川人,2000年来到海利公司,担任抛光包装部主管。“来公司之前,我在佛山一家钢管公司做抛光管理人员。”向可见说,他和海利公司结缘于一次技术援助。2000年,海利公司生产业务刚由螺纹钢转型为不锈钢管,公司新买了几台设备,但没有会操作的技术人员,公司董事长慕名找到他。来到海利公司后,向可见与其他技术人员不断改进技术,使每吨钢管抛光的辅助材料成本降低了40%。由于向可见在公司技术转型升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海利公司免费为他提供了一套三房一厅的房子和一辆价值20多万元的汽车。“公司对我像家人一样,每逢节日或我生病,董事长都亲自上门看望。在这里上班,有家的温暖。”为了更加专心工作,向可见不仅将四川老家的妻子和儿子接到茂名安家,还带来100多名四川老乡到海利公司就业。(南方工报 全媒体记者 王艳)

“工人在线”责编:刘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