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从此陕北成为中国革命中心

2025-05-30 22:08 来源:网络 点击: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从此陕北成为中国革命中心

吴起,位于延安西北部,传说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吴起曾在此屯兵戍边23年因而得名,历史上一直是军事重镇。清代在此设立吴起镇。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了这个陕北重镇,标志着进入了陕甘革命根据地。

中央红军到了陕北以后,是如何和陕北红军联系上的呢?当时在这一带活跃的共产党武装是游击队。驻扎在保安的独立营教导员龚逢春,听说中央来了陕北根据地,立即与独立营营长马福冀迅速赶到吴起镇,向中央和毛泽东汇报了陕甘边和陕北苏区的基本情况,特别汇报了陕北错误“肃反”问题,明确表示不应逮捕刘志丹等领导人和红二十六军的大批干部。

红军进入吴起,打了长征中最后一仗,史称“切尾巴”战斗。在红军由甘肃进入陕西的时候,背后一直有几股国民党部队尾随。主要有宁夏马鸿逵、马鸿宾的部队和东北军毛炳文的部队。两支部队都是骑兵,共有2000多人,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

毛泽东立即电令彭德怀速来一纵队,商量作战方案。毛泽东分析了形势,我军疲劳,敌人也疲劳,吴起是山区,不利于敌人骑兵作战,只要部署得当,是能够胜利的。

吴起县城的西边,地形比较复杂,沟壑纵横,有头道川、二道川、平台山。红军采取口袋战术,在附近的山岭上和沟道里布下口袋,诱敌深入。最终歼灭国民党军追兵1个团,击溃其3个团。至此,红军切断了长征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结束了长征中的最后一战,为陕北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了庆祝这次战役的胜利,平台山改名“胜利山”。

战斗结束以后,毛主席写了一首著名的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看了后,把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并退还给毛泽东。

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住了大约十来天,而后沿着洛河去和红十五军团会师。在吴起的这段时间,党中央住在县城中街燕窝山山脚下的一个窑洞,目前为吴起革命旧址。旧址分南北两院,有窑洞21孔。一九三五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进驻吴起,在此召开了会议,部署了“切尾巴”战斗。

中共中央到达吴起,标志着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为了纪念这段历史,今天,在胜利山脚下建设了长征胜利纪念园,目前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纪念园内包括的项目主要有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长征胜利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等。

从山脚下到纪念碑,共有250个台阶,寓意红军的2万5千里长征。台阶的上方是一个广场,中间有一座高耸的石碑,石碑上刻着“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几个大字。碑高19.35米,寓意为1935年;碑底直径为10.19米,寓意为10月19日;碑顶有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的雕像。石碑后面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本文为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成英文制作的陕西红色旅游微课。谢绝转载,否则追求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