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生活 > 正文

​那些借着吴建民的去世,放纵自己的人很可耻

2024-07-15 18:40 来源:网络 点击:

那些借着吴建民的去世,放纵自己的人很可耻

文/王明记

6月18日凌晨四点许,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因车祸不幸去世,引发悼念潮。学界和媒体都以重温吴建民先生思想和观点的方式,表达着纪念。

吴建民大使在退休之后,一直奔波于中国外交的最前沿,传递和平外交的理念。如今他离世了,他的外交思想遗产,他对“民粹外交”的警惕,都值得我们汲取。

那些借着吴建民的去世,放纵自己的人很可耻

吴建民去世之后,除了多数表达悼念外,网络上竟然还有另外的声音,有的表示要喝酒、放鞭炮庆祝,有的表示终于可以清算这个“投降派”了……

这样的声音,让人非常诧异、震惊:“人死为大”的中华传统文化,竟然敌不过这些人内心的意识形态!吴建民生前反对的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结合的潮流,在这些人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

无论你多么不同意他的看法,你都有责任尊重逝者的言论,维护逝者的尊严。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三十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国逐渐变得强大起来,而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到赢得国际更多国家的尊重,中国在不断扩大着自己的朋友圈。中国的有志之士越来越意识到,大国之间的竞争就像是朋友圈之间的利益竞争。

非零和博弈,吴建民生前不厌其烦地说,中国要与世界扩大利益汇合点,形成利益共同体,战争已经过时,还是要和平相处。

那些借着吴建民的去世,放纵自己的人很可耻

这些年来,中国大陆的外交从高端、精英型的印象,逐渐向开放、大众型过渡,这与吴建民等外交官的努力分不开,事实上,他也正是在赶往“拓展民间外交”的演讲途中骤然离世的。对于这位身体力行、发挥余热的外交官员的去世,我们理当献上自己的哀悼。

在吴建民生前的演讲中,他直言“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中国很危险”,因为经过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有些人开始高度膨胀,他们“用中国人的爱国情操绑架整个民族”。在这种论调下,“韬光养晦”、讲道理是“软弱”,似乎只有舞枪弄炮才能体现自己的“爱国”。

那些借着吴建民的去世,放纵自己的人很可耻

于是我们看到,在“爱国”的名义下,很多人一方面尽情宣扬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谩骂、打压与自己不同意见的人,完全没有理解“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意涵,动辄扣人一顶大帽子。吴建民头上的帽子,轻者有“鸽派”,重者则有“投降派”。

我们不同意对方的看大,但是不应该随便给对方“扣帽子”。“扣帽子”的行为既简单又粗暴,还极易让自己陷入理性的盲区。

吴建民大使他的一些观点,我们虽然不能苟同,但是今天开放、自信的中国需要不同的声音。

我们需要的是宽容、理解、文明、进步的表现,而不是人去世了之后一味的谩骂。这和泼妇有什么两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