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贺毅:60岁授武警少将,对三门峡改善贡献巨大,父亲是开国少将

2023-11-23 02:51 来源:网络 点击:

贺毅:60岁授武警少将,对三门峡改善贡献巨大,父亲是开国少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其中,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标志性的水利工程之一。

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建造初期并没有考虑到淤积泥沙的问题,导致渭水河流改道,严重影响了下游城镇。

70年代,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了二次改建,改建后的大坝不仅把三年累积的泥沙逐渐排出,更是提高了自身的泄洪能力。

这一重大成果离不开贺毅和一干科研人员的努力,他也因在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中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一、生来自带光环,却从未因光环放弃努力

贺毅出生于1937年,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开国少将贺晋年。

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他牢牢树立了爱国报国的正确思想。或许也正因为父亲的因素,他在当时中华大地正不断燃起战火时,才能够拥有从小接受教育的机会。

从鲁艺小学一直到延安大学,他顺利毕业,并在1945年加入了共产党。之后的贺毅仍然在不断学习深造,组织也看中了他的潜能,将他送到了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为国家日后的科研力量埋下种子。

在贺毅还在四处求学的这段时间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的高岗事件,贺毅的父亲贺晋年作为高岗昔日的战友在这次事件中不得不受到了一些牵连,以至于在1955年授勋仪式上他仅被授予了上校军衔。

贺晋年可是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更是革命战斗一路走来的主要贡献人员,资历深厚,却只得一个上校军衔,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低了。而毛主席在得知此事后也认为上校军衔确实给低了,这才重新给予了贺晋年少将的军衔。

二、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既是挫折也是自我的挑战

贺毅并不是靠父亲的关系才获得入党参军的机会的,昔日父辈的事情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作为科研技术人员,他一心扑在水利工程上。1955年,在从苏联学成归来后他到北京水电总局从一名工程师做起。十年磨一剑,在往后的十年内,贺毅参加了国家多个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建设,不断积累实战经验并推陈出新——他创下了大块混凝土浇筑法,提出了“五省一市平原河道疏浚设想”,并为自己的设想付诸了实际行动。

可好景不长,他在正要一展宏图时遇上了特殊时期,被下放到了三门峡水电站。但这于他而言并不是挫折,而是一个大好机会。

正如前文所述,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存在着泥沙淤积难排的问题,而这项工程在当时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建成的,国内并没有解决这方面问题的专家,经验也十分匮乏。

虽然是因特殊时期下放劳动才来到这里,但贺毅凭借着自己曾经到苏联学习及在国内多年参加工程建设积累下的经验,他主动联合当时一起下放到三门峡水电站的科研工作者共同挑起这一重担。他们一起对大坝工程进行研究探讨,最终定下了修改方案,彻底解决了这项工程遗留下来的问题。

三、引滦入唐工程——既是任务也是能力的飞跃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这一站让贺毅在国内水利工程界大放异彩,而深深热爱祖国的他,在1974年选择二次入伍。

有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改造成功这一履历,党组织决定将引滦入唐工程交给他来主持。

引滦入唐工程是华北最大的引水工程之一,该项工程将滦河之水输送到唐山及其周边地区。但在该项工程开始不久,就发生了7.28唐山大地震事件。

贺毅此时也顾不上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立即组织部队前往唐山开展救援工作,自己还因为连续数日抢救群众累倒在一线。

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即便有当年的唐山大地震耽误工期,引滦入唐工程在贺毅的主持下还能提前完工,并且为国家省下了五千万的预算经费。贺毅在水利工程建设上面的成就还不仅于此,在引滦入唐工程后,他陆陆续续参加了多个水电站建设,并不断开创新技术,提出新的想法思路。

1985年,贺毅所在的水电部队被编入了武警部队,但依旧不变的是他身上的军人本色,无论是在武警部队还是在解放军部队,同样都是为国家水利工程奉献力量。

1989年,60岁的贺毅被组织授予了少将军衔。他的父亲贺晋年是在刀山血海中闯出来的少将,但他却是凭着自己出色的能力拿下来的少将。他虽自带光环却从未因光环而失去斗志,他为国家完成多项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是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