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生活 > 正文

​人际关系心理学停止暗恋(让暗恋的人倒追你的迷信方法)

2025-05-30 09:06 来源:网络 点击:

人际关系心理学停止暗恋(让暗恋的人倒追你的迷信方法)

小爱是一位大三学生,今年21岁了,她发现了自己的一个问题,就是当遇到喜欢的男生时,就只会默默关注,不知道如何和他亲近。

人际关系心理学停止暗恋(让暗恋的人倒追你的迷信方法)

平日里很健谈,但到了喜欢的男生面前就脑子里一片空白,最后就只能陷入到暗恋的状态里,无法摆脱。

为此她也很苦恼,自己也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学,大概知道自己是在复制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模式。

但即便如此,还是没有办法有所改善先前的状况,遇见自己喜欢的男生时一次次的陷入暗恋,无法自拔。

《在人际关系中成长》这本书中有讲到此类情况的原因,根源可能是在童年时期和父亲之间的互动模式。

另外除了童年父女关系以外,还有对恋爱的理解偏差以及产生了时空和角色的扭曲。

接下来想和大家聊聊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什么是暗恋,暗恋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其次,为什么会陷入习惯性暗恋?

最后,如何来破解暗恋魔咒,找到自己的幸福?

什么是暗恋?

暗恋,有一种说法是,我喜欢你,和你没有关系;大概的意思就是一方的感受,另一方可能完全不知晓。

所以,暗恋的本质是一种自恋,小爱对父亲的感觉始终停留在幼年状态,

这样的状态使她在人际关系中复制了幼年与父亲相处的模式,这种状态就是暗恋的状态。

小爱在回忆和父亲的情感中,提到了4个关键词,分别是:紧张、悲伤、想象力和分离;

小爱的童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因为父亲要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就去了外地长期工作,于是每次爸爸回家后,她都担心爸爸会再次离开消失,就很紧张;

每次爸爸离开时,又十分伤心;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和思念,只能在心里想象。

每次女孩和父亲的分离都是一次次的创伤,父母不懂得处理,父亲从不交代什么时候回来,也从不道别。

就是这样的父女互动模式,导致了小爱在恋爱关系中形成了暗恋的心理以及行为模式。

那么暗恋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暗恋的根源

暗恋的根源就是童年父母关系的重现。爸爸和女儿亲密,女儿就习得了亲密的关系模式;

如果爸爸和女儿疏离,就像小爱一样,就会直接影响到将来小爱在亲密关系中和伴侣的互动模式。

因此,父亲和女儿的互动是否亲密,是否有回应,是否亲近,很是关键。小爱之所以一直处在暗恋状态中,就和她和父亲的互动疏离有着极大的关联。

说到这里,不由得令我们思考,小爱一直处在暗恋的状态中,而无法进入恋爱。

那么到底暗恋和恋爱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我们来看看:

暗恋和恋爱的区别

我们先来看看恋爱的三要素,分别是:激情、亲密和承诺;

而暗恋是绝对没有激情的,因为全靠想象,偏向于柏拉图式的恋爱想象,只想象就可以,不需要触碰对方的身体或者体验某种反应。

亲密是需要双方长期保持互动的一种感觉,但小爱和父亲的关系是断断续续的,真实和想象没有衔接,于是无法感受到真实和想象的差别。

这样的关系认知就是模糊的,不清晰的,甚至是混乱的。

所以,人在这种亲密关系中,只能体验到自己的感觉,至于对方有什么感觉,是否喜欢自己,这些全部都不存在。典型的暗恋状态就是如此。

自己所体验到的这些感觉,都不会在现实中被体验,更加不会被双方共同体验。

真实的恋爱是要直接接触的,只有接触了,双方之间都产生了体验,才能被称之为爱情。也就是两个人的体验。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爱情更加有激情和体验性,为何还有人会喜欢暗恋呢?难道恋爱不比暗恋香吗?

这个就涉及到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话题了:那就是为什么会习惯性暗恋?

为什么会习惯性暗恋?

刚才有说到爱情很美妙,但为何还有人喜欢暗恋呢?

主要有3个层面来解读:

首先是与父母互动模式的再现,

其次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情感防御模式,

最后是在体验对方感受时产生了障碍。

因为这三个原因,会习惯停留在自恋的模式里。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与父母互动模式的再现

这里的父母互动模式再现,比较好理解,就是童年父女、母子关系很亲密,长大就没有太大的障碍;

如果童年父女、母子关系很疏离很紧张,那么就会复制。

关键是这个复制是无意识的,是自然的,自己是很难发现的,只有当不断地重复这个模式,感受到了很多挫折之后,才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所以,她是自动自发的模式再现,自己也没有发现,只有当发现了自己的模式之后,才有可能改变。

很多人一直还处在暗恋模式里,是因为还没有对自己觉察,看见自己的模式。

第二个是:形成了自己的情感防御模式

这个怎么理解呢?比如说小爱对父亲的离开很恐惧,每次分离都给她带来了极大的悲伤。于是她不愿意面对,怎么办,就会形成一种情感防御模式。

因为害怕分离,索性就不拥有,不建立关系,就不会受伤,就不会痛苦。

这也是她童年一次次和父亲分离所形成的防御机制。

在新的关系中,一样被复制,不进入新的关系,就不会分离。所以,暗恋是最安全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暗恋就成为了一种自己未了心愿的方式。

第三个是:无法体验到对方的感受

因为长期以来和重要亲人的疏离,自然就失去了体验对方感受的机会,

长久以来,就失去了这个能力,这个情感体验是割裂的,就越来越没有办法去体验到对方的感受,只能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徜徉。

就像小爱,她的父亲在小时候若即若离,回来也不交流,走的时候也不道别。她也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是爱她还是不爱。

印象当中,父亲就是冰冷的。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捕捉他人体验的能力。无法判断和感知到对方的感受和爱意。

如何破除“暗恋”魔咒?

看起来童年的互动模式对我们的一生尤其是亲密关系有着极大的影响,那么到底有没有办法来破除暗恋的魔咒呢?

这里分享给大家三个方法:分别是尝试分离、直面当下以及主动选择。

先来看第一个方法:和自己分离

这里和自己的孩子分离主要说的是和自己的幼年分离。需要清晰的有一个分界线。

幼时的你和长大的你,她们是两人人。

幼时的你是无力的,现在的你是可以有力量的。幼时的你的模式是这样的,现在的你可以尝试新的模式。

就像小爱一样,她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当年那个无助的小女孩了,可以不必再关注爸爸去了哪里;不用再等待爸爸来抱我或者带我出去玩了。

学会和过去告别,和心中的遗憾告别,和自己灰暗的童年告别。

第二个方法就是,当你和过去告别之后,就不要再回到过去,而是直面当下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很想回到过去,但也要同时觉察到,回到过去的这个愿望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太可能的。

当每次有这个想法时,要及时发现,立即重新回到当下的状态。

就像小爱当发现自己的状态回归到过去和父亲的模式时,可以及时察觉,并把注意力拉回到眼前的这个男人,

这个男人并不代表任何人,明白和清晰此刻对这个男人的感受,看到眼前这个真实、具体的男人。

第三个方法就是,不惧怕结果,主动地做出选择

当出现爸爸的影子和期待时,可以及时提醒自己。要为自己做决定。

无论对方是接受还是拒绝你的感情,都可以欣然接受。

这个结果和我的好坏无关,和我是否值得被爱也没有关系。

每个人都有做出选择的权力,被拒绝了,就去寻找下一段恋情,不必自责、内疚或者羞耻。

关系是平等并且互相尊重的,这样,你就不会在被拒绝时,去攻击自己。

并不是每个人天生都会谈恋爱,敢于试错,才能知道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适合自己。

看完之后,才发现暗恋没有什么可耻的,只是一种模式的复制。

当你看见它,就有可能接纳它,接纳它就有可能超越它。

如果你也有此类恋爱问题,这本《在人际关系中成长》一定会帮助你摆脱”暗恋“魔咒,收获美好的情感世界。

我是氧子,陪你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