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橙色预警!成都最热40天来了!

2023-12-01 15:50 来源:网络 点击:

橙色预警!成都最热40天来了!

如果用一个字

形容这两天的成都

自从成都入夏以来

不但白天热

晚上也热

不下雨热

下了雨更热

就在前些天

最高气温

更是直接飙到了37.3℃

不过

这还仅仅只是个开始

成都市气象台7月4日9时40分

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预计成都东部新区、锦江区

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金牛区

高新南区、高新西区和

青白江区的大部分镇(街道)

未来24小时内最高气温

将升至35℃以上

35℃以上高温

主要出现在12时至18时

据成都市气象台预计

4日起至8日

成都除都江堰外其余区(市)县

将连续出现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高温天气

个别地方可达37℃以上

△成都天气预报,图据中央气象台官网

眼看着

今年夏天

成都最热40天就要来了

今年的三伏天

从7月16日开始

一直到8月24日结束

一共有40天之长

不但气温高

太阳也足够烈

虽然说

“成都人的本质是向日葵”

见到太阳怎么晒都不够

但最近成都的太阳

怕是向日葵也会被晒到脱水

烈日下骑行一圈

分分钟收获一副半永久手套

△图据小红书博主@神叨的栗子嘎嘣脆

防晒知识学习

自然急需提上日程

但真正学起来

才发现简单的“防晒”两个字

真要搞明白

可是一点都不简单

单说防晒霜

啥子SPF值、PA值

就够研究上好几天

好不容易从上万条测评里

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款

△图据网络

才发现

简单地涂个防晒霜

早已经属于防晒的最低“段位”

面对烈日

还得靠“捂”

首先就是遮阳伞

出门带把伞

可以说是对太阳最基本的尊重

△图据网络

不好意思打伞的男生

也只好在社交媒体上征求“伞友”

紧跟着

各式各样的防晒神器

也是应运而生

从脸

到脖子

再到全身上下

△图据青岛新闻网

都要包裹得严严实实

确保连根头发丝

都不会暴露在阳光下

△绘图 禾火木风

硬件备齐了

自身技术也得跟上

烈日下的一小段路程

不仅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还要灵活切换前进速度

△图据网络

头顶太阳帽

手撑太阳伞

身着防晒衣

厚涂防晒霜

才敢真正走出家门

△绘图 禾火木风

事实上

合理的防晒确实是有必要的

它不仅可以防止晒伤晒黑

还可以减缓皮肤衰老

预防炎症、皮肤癌等疾病

但紫外线也不全是一无是处

适当的日晒

有助于身体合成维生素D

还有助于改善睡眠和心脑血管健康

快来看看这些防晒误区

你知道哪些

误区

 1.防晒会引发维生素D缺乏?

事实上,外出时只需短短几分钟,部分裸露在外的皮肤就足够合成人体日常所需的维生素D。另外,防晒霜功效随着涂抹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随后人体也会自然合成维生素D,没有必要为了促进钙的吸收而让皮肤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这样做得不偿失。

对于特殊人群如骨质疏松高发的老年人来说,可接受适宜的阳光照射,但仍需合理防晒,以减缓皮肤衰老,预防皮肤癌。

提醒:太阳该晒就晒,防晒霜该抹还得抹。

误区

 2.阴天或身处室内不用防晒?

紫外线中的长波紫外线(UVA)在阴天一样很强,因此阴天也应做好防晒。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是累积的,从防止光老化来说,防晒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不论任何天气均应做好防晒。

身处室内仍然需要防晒。玻璃仅能挡住中波紫外线(UVB),长波紫外线(UVA)却能穿透玻璃,给皮肤造成伤害。

提醒:如果你的工位是临窗的,就算没有太阳也要注意防晒哦~

误区

 3.天天戴口罩不用涂防晒霜?

口罩和防晒霜并不能相互替代。衣物、帽子、口罩等遮挡物虽都有一定的紫外线防护作用,但我们平常使用的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等防晒值并不高,不能完全阻挡紫外线的伤害。此外,口罩的遮盖范围有限,如颧骨、眼周这些要紧的部位几乎全暴露在外,容易造成皮肤颜色不均匀,变成“口罩脸”。

提醒:口罩+防晒霜才是科学的防晒选择。

误区

4.防晒霜只需薄薄涂一层,一天涂一次?

防晒效果的好坏与防晒霜的涂抹量和补涂频率有关。防晒霜是有时效的,涂抹一次并不能保持一整天,而且出汗易将防晒霜冲掉,需每2-3小时补涂一次;如果长时间户外活动,补涂间隔时间应随之缩短。

使用防晒霜的最大误区就是涂抹不够量。以面部防晒为例,需涂抹一元钱硬币大小的量(约合1毫升)才能达到标签上所标识的防晒程度。此外,除了面部,颈部、手臂、耳朵等暴露在外的部位,也应做好相应防晒。

提醒:防晒霜需够量,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误区

 5.防晒喷雾随时可喷?

市面上的防晒喷雾一般都含有变性乙醇、丁烷、异丁烷等可燃物质,遇到火就会燃烧。当人的皮肤大量涂抹这种防晒喷雾,遇到明火极易灼伤。

消防部门表示,如果确需使用明火,应在喷完防晒喷雾后,等待约20秒,待可燃物挥发后,才能动用明火。

提醒:防晒喷雾并非随时可喷,需注意避开火源!

误区

 6.口服防晒糖丸能防晒?

防晒糖丸之所以宣称有防晒效果,是因为其成分中含有多种抗氧化剂,被认为可以对抗自由基修复受损的细胞。

专家表示,口服产品能防晒尚无科学依据。防晒和抗氧化分属两个概念,防晒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使皮肤免受紫外线侵害,而抗氧化则通常用于对已经晒伤的皮肤进行修复。此外,抗氧化成分是否能被皮肤组织吸收,吸收的量有多少等问题尚需科学验证。此外,相关数据显示,长期服用防晒丸或有害健康。

提醒:对一些直接食用的产品要提高警惕,避免同时损失健康和金钱。

误区

7.涂了防晒,立刻就有防晒效果?

错!物理防晒霜中的二氧化钛、氧化锌等成分,以颗粒形式附着在皮肤表面,将紫外线反射或折射出去,从而实现防晒效果。化学防晒霜则以氨基苯甲酸、肉桂酸等来吸收紫外线,使其转化为其他能量来进行防晒。但无论是物理反射还是化学吸收,均需等其被皮肤吸收后才能起到防晒作用。尤其是化学防晒霜,一般建议出门前30分钟进行涂抹。

提醒:起效需要时间,提前涂抹很重要。

误区

8.涂防晒后不需要卸妆?

分情况。如果使用的低倍数防晒霜,正常清洁即可。如果使用了高倍数、高防水或质地油腻的防晒霜,建议使用卸妆产品,之后应做好保湿补水。若防晒霜中含物理防晒粉末,尤其需要做好皮肤清洁,避免毛孔堵塞。

提醒:关注防晒霜特性,选用合适的清洁方式。

误区

 9.已经晒黑了,再涂防晒也没有用?

不对!防晒不仅是防晒黑,更重要的是防光老化。已经晒黑更需防晒,避免加剧光老化现象。皮肤被晒后,会开启自我保护模式,如产生黑色素等,但仍会继续吸收紫外线,如果此时还不加以防护,黑色素或形成色斑,严重时可能诱发皮肤病。

提醒:要及时止损,勿让“晒黑”变“晒伤”,愈演愈烈。

误区

10.晒伤后无需专业处理?

晒伤后听之任之只会让情况更糟糕。正确的做法是,一旦皮肤出现灼热、发红,要马上避光,避免症状加重。可用冷水冲淋后反复涂抹保湿霜的方式,减少脱皮现象,尤其推荐使用含维C、维E的保湿霜。

注意不要用冰块直接敷晒伤的皮肤,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可用冰箱里冻过的毛巾冷敷。出现晒伤水疱等,要及时就医。

提醒:晒伤也和别的“伤”一样,需要科学应对。

健康的身体是所有美丽的前提

科学防晒才更有效哦

今日话题

#用一句话形容一下成都的热#

评论区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