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文史」醴陵官庄水库的修建

2023-12-13 05:10 来源:网络 点击:

「文史」醴陵官庄水库的修建

#头条创作挑战赛#醴陵官庄水库的修建

株洲有个大京水库,醴陵有个官庄水库,官庄水库要比大京水库大10倍。官庄水库位于醴陵官庄涧江村,集雨面积201.1平方公里,总库容量为1.069亿平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养鱼效益的大型水库,设计灌溉醴陵县、浏阳县和株洲县共17个乡的21.17万亩农田。

原来的醴陵北乡包括了黄达咀、板杉铺、姚家坝、渌口四个人民公社,共有水田20多万亩。由于地处风化极严重的花岗岩地带,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水利设施又很薄弱,仅有一些小塘坝,几乎年年受到旱灾威胁,形成三年两不收的局面。解放后,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兴修水利,几年的时间就修建了小型水库40多座,但仍未解决较大的水旱灾害。

1958年,醴陵县人民政府上报了修建官庄水库的计划,得到了省、地两级的同意和支持。库址选定为官庄乡的涧江村,这里属湘江支流浏阳河南岸涧江中游,上游有桃花、瓦子坪、小横江三条支流在官庄汇合,控制流域面积201平方公里。

官庄水库于1958年9月动工,1963年完成水库工程技术设计规定指标任务,1965年灌区开始受益,前后用了7年时间。

官庄水库第一任指挥长是原县委副书记兼桃花乡党委书记粟德忠,指挥部设在桃花乡政府。

水库大坝原设计为均匀土质碾压式土坝,坝高42米,是整个水库的主体工程。当大坝填筑到9米高度时,正逢春雨霏霏,库区进土道路全部被淹没,造成取土困难。指挥部的技术人员修改设计方案,设计出以粘土做心墙、风化石拌土做坝壳的“粘土心墙风化石壳坝”。不但解决了取土困难,还使大坝更加坚固。水库筑坝没有机械化的压土机,只能靠人工来夯压。8个人一组,喊着口号,抬石飞硪,劳动强度大,进度慢。后来试制出了木质滚压机,人工夯压两遍,滚压机滚压两遍,既加快了进度,又减轻了体力消耗。加上开展了争红旗劳动竞赛活动,各兵团你争我赶,使大坝在计划的时间内完工。

官庄水库的溢洪道工程宽80米,平均深度将近10米,共计有土石方16万多立方米,岩石也很坚硬,任务十分艰巨。

当时也没有空压机、凤风钻机设备,甚至连开石的炸药都很缺乏,全靠钢钎和大锤打炮眼。经过挑选有经验的师傅带徒弟,日以继夜不停地干,终于将16万多石方搬开了。溢洪道的护砌任务是由湘潭地区水电局工程队负责施工。

84号涵洞位于大坝右岸,长160米,开挖断面1.5X1.8米,是一个为施工导流、发电,并灌溉浏阳农田的涵洞,也是醴陵水利史上第一个涵洞。涵洞用了10个月才打通,衬砌任务花了一个多月。

102号涵洞位于大坝库内左岸,是灌溉醴陵24万亩农田的枢纽。洞长160米,洞径为2.5米,全部是由民工手工开挖完成。

105号涵洞位于大坝库内右岸,是灌溉浏阳10万亩农田的枢纽,涵洞长192米,断面为1.5X1.5米。

99号涵洞是官庄灌区的咽喉,如果打不通99号涵洞,官庄水库将是一座死库。该涵洞光岩石部分就有750米,岩石破碎段和变质花岗岩段各为一半,尤其是花岗岩硬度极大,开凿十分困难,指挥部为此专门成立一个炮兵营。初期的人工开凿,每天的进度为0.1-0.5米。后来从零陵地区双牌水库请来风钻队,进度加快。还是花了两年的时间,99号涵洞才打通。

官庄水库总投资1246.29万元(不含浏阳灌区的投资),包括水库枢纽部分737.21万元,灌区部分509.08万元。灌溉农田20余万亩。官庄水库建有水力发电站,最高年发电量453万度,填补了醴陵北乡电力空白点。

为了修建官庄水库,当年醴陵官庄的四个公社迁移536户,共2426人离开家乡到酃县(今炎陵)安家落户。

早些年,株洲市曾有过将官庄水库的水输送到株洲市区作为生活用水的设想,后来没见再提及了。

(牛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