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雍正王朝》为什么邬思道不愿意出谋献策,眼看年羹尧被杀?

2024-06-14 22:30 来源:网络 点击:

《雍正王朝》为什么邬思道不愿意出谋献策,眼看年羹尧被杀?

恩人年羹尧被杀,邬思道却欢喜得不得了

年羹尧并没有得罪邬思道,邬思道也不是不想给他出谋划策,之所以邬思道眼看着年羹尧被杀,其实另有隐情。

年羹尧在西北用兵多日,军饷靡费巨大,却陷入僵持,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刚刚坐上龙椅的雍正本来指着他一仗打下来,堵一堵反对自己的那帮人的嘴,可谁知道如今却是这个结局。

此时的邬思道正在河南田文镜处过活,一年八千两银子拿着,身边还有如月相伴,过得优哉游哉,他为什么甘愿替田文镜去西北年羹尧大营处走上一遭呢?

其中有两个原因:

第一,邬思道聪明天纵,知道年羹尧的战况与雍正的帝位有多密切的关系,八爷党并没有烟消云散,反而随时伺机而动,一旦西北用兵失败,朝野震动,群情激昂,便是他们反扑的日子。而年羹尧自己也知道其中的利害,所以在摸不准敌人去向的时候,不敢轻举妄动。邬思道此去便是要帮助年羹尧找出敌人藏身所在,同时借用“灯下黑”来告诉年羹尧,你对雍正来讲就是那“灯下黑暗之人”,此时不奋力向前,恐怕雍正会怀疑你的忠诚。

年羹尧瞬间清醒,不敢再挟兵自重,加上有了邬思道的指引,决定直捣黄龙。

第二,邬思道主动要求去西北,实际上也是为了保全田文镜。当时的年羹尧,权势滔天,气焰嚣张,动不动就将押粮来的官员斩杀。雍正这时候用得着他,所以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田文镜到了西北,以他的脾气,与年羹尧针尖麦芒地顶着干,大概率是要被杀的。这两人都是雍正的左膀右臂,若自相残杀,不啻于伤了雍正的元气。

有了这两个原因,邬思道必须亲自走上一遭,因为在当时,能给年羹尧指引并且让他转怒为喜的人已经不多了,恰好他就是其中一个。年羹尧可以说是邬思道的恩人,是他将邬思道引荐给了雍正,这才使他恰逢明主,帮助雍正夺得天下,实现了一展平生所学的愿望。同时,邬思道与年羹尧的妹妹秋月情投意合,二人差一点就在一起了。所以,邬思道对年羹尧其实有一种特别的情绪在里面。

只不过时移世易,打了胜仗的年羹尧又成了雍正口中的“恩人”,更加飞扬跋扈,尤其是在军中说一不二,更是成了雍正的巨大威胁。眼看着养虎为患,自“九龙夺嫡”的血雨腥风中杀到最后的雍正自然不会被年羹尧胁迫,更不会坐以待毙,最终一步步将年羹尧逼上了绝境。

这个时候邬思道却再也没出现过,甚至没有给雍正写过一封信替年羹尧求情。这前后的差别也太大了吧,我们不禁想问,这是为何呢?

其实原因无他,邬思道自身难保,所以才无暇去救年羹尧,只能眼看着他死。

邬思道如同帮助明成祖朱棣夺取天下的姚广孝一样神秘,二人也都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所以一个选择天天穿着僧衣上朝,一个请求“半瘾”。所不同的是,终明成祖一生,都对姚广孝非常信任,而雍正却因为夺嫡路上尔虞我诈见得多了,谁也不相信。邬思道“阴谋”大于“阳谋”,知道许多雍正的秘密,即便没有杀他,雍正也不会让他彻底归隐。所以邬思道先依附李卫,后依附田文镜,就是通过这两个宠臣的嘴告诉雍正:我老实得很。

邬思道如同风雨中的浮萍一般,虽暂时无虞,谁也不能保证雍正不会哪天兴起要他的命。因为身边有了如月这样的爱人,所以邬思道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自保上,他更明白的是,一旦有人威胁到了雍正的帝位,那必然死无葬身之地。不幸的是年羹尧触动了皇帝的底线,他必须死。

一个必须死的人,还需要一个天天自保的人的帮助吗?

答案可想而知。

年羹尧死了,天下反而太平了,天下太平,万事正大光明,皇帝怎么还会记得他这个“半瘾”之人呢?所以对于年羹尧的死,邬思道反而欢喜得不得了。

他终于可以全身而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