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美国首位华裔女部长赵小兰:丈夫是参议员,依旧被人当面辱骂

2024-09-14 02:15 来源:网络 点击:

美国首位华裔女部长赵小兰:丈夫是参议员,依旧被人当面辱骂

“首位华裔内阁、首位亚裔女性内阁、首位二度入阁的华裔”是赵小兰达成的三项“首位成就”。并先后在里根、老布什、小布什、特朗普四任美国总统在位时参政。

除此之外她的父亲是著名的“华人船王”赵锡成,她的丈夫是美国共和党资深参议员。

但即便如此赵小兰也没逃过种族歧视,甚至曾多次当面遭到侮辱。

从不识ABC到哈佛硕士

赵小兰1953年出生于台湾,赵锡成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之后孤身一人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深造与打拼。

赵锡成共有6个女儿,被人称为“6朵金花”,6人中4人毕业于哈佛,另外两个也同样就读于名校,赵小兰是老大,也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

1961年,8岁的赵小兰跟着母亲赵朱木兰和妹妹乘坐一条货运船,在海上漂流一个月后终于从台湾来到美国纽约,对于这场可怕的经历,赵小兰始终记忆犹新。

船上除了母亲外再找不出第二位女性,充斥在她们一家人身边的是无尽的争吵与斗殴。

更加令人揪心的是妹妹生病了,船上却没有医生,赵小兰永远忘不了那天晚上满脸泪痕的母亲。

但好在妹妹吃了她们随身带着的药,硬生生挺过一周后,慢慢地就痊愈了。

可以说,这一个多月他们一家人都是在煎熬与恐惧中度过的,直到船真正开进了纽约港,见到了提前等在这里的父亲,才终于放下心来。

到了纽约后,他们一家5口挤在皇后区只有一件卧室的公寓,为了养家,赵锡成需要干三份工作,因为全家人只有他一人会说英语。

尽管如此,赵锡成之后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尽管那些年生活困难,但仍旧是我最美好的记忆。”

对于赵小兰来说也是一样的,虽然生活困难,但是父母都十分乐观与开朗。

尽管身在异国他乡,但母亲却总能变着花样为他们做出美味的中国饭菜。

好在这样的生活只持续了3年,随着赵锡成在1964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航运公司,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与其他移民家庭一样,他们家非常注重教育,但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赵小兰刚上学时插班进入了三年级,但她在国内时从未接触过英语,连英文字母都不认识,上课对她来说无异于听天书,可想而知学习对她来说有多么的困难。

赵小兰每天就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抄在本子上,等父亲下班回家后一个字一个字翻译给她听。

周末时,无论工作有多忙,赵锡成总会与妻子一起带着孩子们参纽约附近的一些免费景点、植物园、博物馆之类不需要花费太多钱的观光点,在游玩的同时增加孩子们的见识,促进一家人之间的感情。

在学习方面,赵小兰始终没有让父母失望过,英语越来越流畅,成绩越来越好。

但除了语言问题外,赵小兰还遇到了大多移民家庭都遇到过的问题:歧视。

因为她的黄皮肤,学校中其他人根本不愿意跟她交朋友,甚至还会组团排挤她。

她因此只能跟学校另外一位亚裔女孩抱团,只能跟自己的妹妹们一起玩耍。

1975年,赵小兰考上了全美排名第30的蒙特霍利约克学院,是美国著名的私立文理学院之一,每年的学费并不便宜,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个时候赵锡成的财力。

大学毕业后,赵小兰进入了父亲的福茂集团实习,在这一时期了解了海上运输、保险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后,她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够。

1977年,赵小兰通过了严格的录取考试后,成功被哈佛大学商学院财政管理专业专业录取。

放弃年高薪工作,步入政坛

1979年硕士毕业后,赵小兰与大部分同学一样选择进入银行担任高级会计师,之后短短4年时间她便成功一家商业银行的副总裁。

在工作时,赵小兰对美国联邦政府感到好奇,因为亚裔美国人能够进入美国政府工作的机会太少了。

偶然间她知道了一个叫“白宫实习生”的计划,便有了弃商从政的想法。

这是美国政府为了培养领袖人物专门制定的计划,开始于1964年,白宫每年会在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申请者中选出1-13人进入白宫进行为期一年的工作。

实习生门没有分文报酬,但却能接触到各级国家领导人,接受各种领导的素质培养,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说,还有机会为自己扩展人脉。

赵小兰所在银行的总裁夫人得知她有参选“白宫实习生”的想法后,便鼓励她:“大胆试一试!

然后便与5位美国知名人士联名对赵小兰进行推荐,赵小兰抱着破釜沉舟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

她的许多朋友对此感到不解:“亚裔在美国能有一份高收入的体面工作很不容易,你这个行为太冒险了。一定要好好考虑,千万别冲动。

朋友们的顾虑赵小兰也考虑过,但她依然决定放弃年薪几十万美金的高薪工作投身美国政坛,有些事情不试一试怎么知道结果呢?

经过数轮笔试与面试,赵小兰在5.5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首位华人白宫实习生,也正式开始了她的从政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主持最后一轮考核的是当时的副总统老布什,因此赵小兰与布什家族正式结缘。

刚进入白宫时,赵小兰不过是里根总统内阁中一名毫不起眼的小职员,摆在她面前的“性别、种族、年龄”三个障碍犹如大山一般,让她面对了比其他人多数倍的压力。

赵小兰不断调整心态,告诉自己:“一定要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1986年,赵小兰出任交通部航运署副署长,3年后被总统老布什任命为联邦运输部副部长,此时的她年仅36岁。

刚刚升职没多久,赵小兰就经历了十分严峻的考验,核潜艇爆炸、航空公司坠机、油轮泄漏等一连串事件接踵而至。

好在赵小兰处变不惊处理得当,也正因此她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各方的好评。

迟来的爱情

赵小兰在事业上顺风顺水,但感情生活却有些贫乏,直到40岁才步入婚姻的殿堂。

她与丈夫麦康奈尔从相识到结婚一共用了7年时间,属于“慢慢地把心靠拢”。

麦康奈尔出生于1942年,是美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久的参议院共和党的领袖,是美国政坛的“常青树”之一,由于四面讨好、谁都不得罪、只向选票看齐的本事,也被称为肯塔基州的“罂粟”。

二人相识于1987年阿拉伯王子在纽约举办的一场私人宴会上。

当时美国首位华裔大使张之香见赵小兰这么多年来仍旧孤身一人,便自作主张想要给她牵个红线。

麦康奈尔曾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之后便孤身一人生活,张之香觉得他们一个是华盛顿政坛新星,一个是国会参议员,十分般配,便介绍他们认识。

两个人一个33岁,一个45岁,早已过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各自的人生阅历都十分丰富,以致于第一次见面并未擦出什么火花。

但随着之后的交往,慢慢发现了他们之间志趣相投,某些观念想通,相处起来十分和谐。

就这样,经父母同意后,两个人1993年在教堂举办了传统婚礼。

因为赵小兰亚裔的身份,他们的婚姻当初并不被外界所看好,甚至一些恶毒的媒体称其为“权钱交易”,毕竟赵小兰除了政客外,还有一个“富二代”的身份。

另外也因为亚裔的身份,即使在婚后赵小兰也遭受了不少的种族歧视,有些人甚至当面对她进行侮辱。

有一次,赵小兰与丈夫一起来到餐厅吃饭,刚刚就坐后,两位美国的蓝领工人就对赵小兰进行了人身侮辱,他们对麦康纳尔说:“你为什么要娶一个亚裔女性?这是耻辱!

之后,同样是在餐馆内,一个激动地美国人指着他们两个说;“滚出美国!”还将他们打包好的食物丢到了垃圾桶内。

2014年时,麦康纳尔在争取连任肯塔基州参议员时,身为劳工部部长的赵小兰出面帮丈夫拉选票。

因为她的这个举动,一些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在网络上公开对她进行侮辱“你不是肯塔基州人,你是个亚洲人”。

还有一些地对党的党员当面对赵小兰说:“麦康纳尔的中国妻子”。

尽管赵小兰自身在美国政坛担任要职,父亲是美国著名的富豪,丈夫是国会的参政议员,却仍旧无法避免因为种族与肤色被歧视。

这与美国所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包容与开放”可谓相差甚远。

首位华裔部长的诞生

2000年,共和党派候选人小布什成功当选总统,原定的劳工部长陷入丑闻中被迫退出,小布什便想到了赵小兰。

对于赵小兰,小布什曾这样评价:“有处理行政事务的极高天赋、饱满的热情、以及帮助他人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意愿”。

但赵小兰觉得自己难以胜任,这一职位对于美国人来说太重要了,便婉拒了小布什好意。

老布什亲自给她打电话,劝说她接受劳工部长的提名,并鼓励她说:“当初你刚工作时不也没有经验吗?但你的表现令我们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当初美国联合慈善基金会那个烂摊子你都能收拾干净,以你的能力来说,担任这一这位绝对没有问题。

面对老布什的诚情力邀,赵小兰不好再拒绝,决定出任劳工部部长一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部长,也是第一位进入美国内阁的华裔。

劳工部是依法保护美国的劳工利益的,赵小兰说得很简明:“保证劳工每天的所得与他们每天的付出相等,并确保他们的工作场所安全,是我们这个部的核心使命。”

直到2009年1月奥巴马上台,赵小兰在白宫的工作算是画上了句号,成为布什政府中唯一一位人满8年的内阁部长,也是二战以来劳工部载在任最久的部长。

2017年,随着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上任,赵小兰被任命为交通部部长,并计划在年底以川普政府内阁成员的身份访华,但由于一些人指控她槛用职权为家族谋福利,无奈只能取消这次访问。

2021年,随着美国国会骚乱事件的发生,曾经坚定支持特朗普的麦康奈尔便与其渐行渐远,甚至公开表示要跟他划清界限。赵小兰为了支持丈夫,也主动辞去了交通部长一职。

至此,赵小兰夫妇基本上与特朗普撕破了脸皮彻底决裂。

特朗普之后也时不时地在社交媒体上对麦康奈尔与赵小兰进行一番批判,最近更是直接指责他们夫妻俩“在中国发家致富”。

赵小兰的父亲是福茂的创始人,他对于中国大陆有着很深的感情。

1979年,赵小兰就曾跟着父亲一起回到了上海嘉定,还在父亲与母亲家乡捐了许多座幼儿园,帮助父亲在中国成立了教育基金会。

虽然在美国的一众政客中,赵小兰夫妇算是比较亲华的,但在赵小兰的心中她依然是一个美国人。

2009莫按摩赵小兰曾受任与武汉政府,担任国籍咨询顾问,在一场演讲中,她说:“全世界都想了解中国,你们应该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