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斯里兰卡内战始末

2024-09-19 04:52 来源:网络 点击:

斯里兰卡内战始末

斯里兰卡位于亚洲南部,是印度半岛南面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面积为6.5万平方公里。中国古代曾经称之为已程不、狮子国、师子国、僧伽罗、楞伽岛。历史上,斯里兰卡先后遭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的殖民统治达440多年,1948年2月4日独立后定国名为锡兰,1972年5月22日废除君主制,改称斯里兰卡(“斯里兰卡”在僧伽罗语里义为“美好神圣的土地”)。斯里兰卡种族众多,宗教信仰复杂,信奉佛教的僧伽罗族有1000多万人,占斯里兰卡人口总数的72%;信奉印度教的泰米尔族有近30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0%,主要居住在斯里兰卡的北部和东部。历史上,僧伽罗族与泰米尔族之间多次互相杀戮,积怨很深。西方殖民者统治时期,利用两族矛盾,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进一步加深了两族的宿怨。

斯里兰卡国旗国徽

斯里兰卡独立后,僧伽罗族主持了历届政府。泰米尔族认为政府在语言、宗教、就业和教育等方面对其实行歧视政策,离心倾向不断增长。起初,泰米尔族要求在贾夫纳和亭可马里地区实行自治。1972年5月,泰米尔联邦党、泰米尔大会党和锡兰工人大会等组织宣布合并,成立“泰米尔联合阵线”。1976年5月,该阵线举行首次代表大会,改称“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通过了建立“泰米尔独立国”的决议。1977年,该阵线在选举中赢得北方省的全部议席和东方省的4个议席,成为斯里兰卡议会中较大的反对党。该阵线虽然主张非暴力斗争,但阵线内的激进势力逐年增强,相继成立了“猛虎解放组织”(1972年成立)和“独立解放阵线”等武装组织,在斯里兰卡北部和东部地区进行各种种族仇杀性质的暴力活动。

僧伽罗人

1983年,斯里兰卡多年积累的种族矛盾终于演变为大规模内战。当年7月,一支政府军巡逻队在贾夫纳半岛遭到泰米尔族“猛虎”组织的突然袭击,13名僧伽罗族士兵被打死。这次事件立即引发了僧伽罗族在全国的报复,短短一个月内有1000多泰米尔族人被杀,10多万泰米尔族人失去家园。结果,越来越多的泰米尔族人放弃温和立场,投奔“猛虎”等激进组织的反政府战争。内战爆发以后,政府军不断对泰米尔武装进行“围剿”,泰米尔武装则以游击战和恐怖袭击等方式打击政府军和僧伽罗族人。

泰米尔人

斯里兰卡内战与印度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印度南部地区聚居着5000万泰米尔族人,设有泰米尔纳德邦。多年来,印度政府出于稳定国内泰米尔族和对斯里兰卡施加影响和压力的考虑,一直暗中支持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组织,允许其在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设立机构开展活动。斯里兰卡内战爆发后,印度一方面表示尊重斯里兰卡的主权、独立和国家统一;另一方面又不断声称,由于历史渊源,印度不能对斯里兰卡的泰米尔族的命运漠不关心,甚至在印度南部建立秘密营地,对泰米尔武装进行军事训练和提供武器弹药。

斯里兰卡地图

由于印度的影响和压力,也由于国内泰米尔武装的顽强抵抗,斯里兰卡政府被迫同意与泰米尔族的温和派谈判解决问题。1986年4月斯里兰卡政府提出建立省理事会、下放权力等解决冲突的一揽子建议。随后又与“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进行了两轮会谈,双方就中央与地方分权的一系列问题达成了谅解,但在北方省和东方省合并的关键点上分歧依旧。

正当斯里兰卡国内进行和谈,国际社会期待内战平息的时候,“猛虎”组织等强硬派却断然拒绝了政府的建议,坚持建立独立的泰米尔国,并采取一系列政治和军事行动。1987年1月,“猛虎”组织等激进派武装在北方省的贾夫纳地区宣布成立泰米尔国的“民事政府”,并频繁袭击政府的军警和行政机构,甚至打死了政府军的军区司令官,迫使政府不得不撤出驻该地区的行政官员,从而实际控制了贾夫纳地区。2月初,政府对北方省和东方省泰米尔族居住地区实行石油禁运等封锁措施,并调集兵力对“猛虎”组织的总部和据点发起大规模进攻,打死“猛虎”组织领导人在内的百余名武装分子。

“猛虎”组织旗帜和徽章

在进行围剿的同时,1987年2月,斯里兰卡政府出于推动和谈继续进行的考虑,宣布愿以“猛虎”组织等强硬派为谈判对手,政治解决内战问题,并于4月宣布单方面停火10天。但“猛虎”等组织不但不予理睬,反而在4月17日在东方省亭可马里袭击公共汽车,打死乘客127人,打伤6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僧伽罗族人。4月21日,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商业区的中央公共汽车站再遭袭击,人员伤亡300多人。接连两次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流血事件,迫使斯里兰卡政府军再次发起大规模进攻。4月22日,政府军出动飞机轰炸贾夫纳半岛的泰米尔武装基地,同时出动3000多名陆军和海军进行围剿。

面对斯里兰卡政府军展开大规模攻势的形势,印度连续警告斯里兰卡政府停止军事镇压,并在警告未遂后对泰米尔武装展开紧急援助。6月3日,印度派出一支20多艘船只组成的运输队,装载1000吨食品、燃料等物资驶向贾夫纳半岛。斯里兰卡海军立即出动拦截,迫使印度船队返航。第二天,印度空军派出5架运输机,在4架“幻影2000”战斗机的护航下,向贾夫纳半岛的泰米尔武装空投了25吨物资。

印度的立场和入侵事件严重破坏了斯里兰卡政府打击泰米尔武装的努力,导致两国关系的高度紧张,印度为此也遭到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迫于各方面的压力,1987年7月29日,印度总理突然访问斯里兰卡,同斯里兰卡总统签署了《关于在斯里兰卡建立和平与正常状态的协议》。其主要内容为:(1)斯里兰卡政府军与泰米尔反政府武装于7月31日在全国范围停火,随后的5日内泰米尔武装放下武器,政府军撤回营地;(2)政府方面解散北方省和东方省的僧伽罗族民兵,大赦被拘捕的泰米尔武装分子;(3)泰米尔族占多数的北方省和东方省在年底前建立一个经选举产生的省级委员会并实现半自治;(4)将泰米尔语和僧伽罗语一并列为官方语言;(5)印度保证其领土不被用来从事损害斯里兰卡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活动,并在实施协议方面提供合作;(6)在斯里兰卡政府的邀请下,印度将向斯里兰卡派出监督停火的维和部队。

印度与斯里兰卡之间的协议,无论对两国关系还是斯里兰卡内战都是一个重大转折。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变化,源于两国都面临着许多困难,迫切需要协调与合作。斯里兰卡的难题在于:(1)国际人权组织和公众舆论强烈谴责政府军迫害泰米尔族人;(2)国内对政府长期不能解决种族冲突的不满;(3)多年战乱对斯里兰卡经济的破坏和财政负担的加重;(4)政府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军事解决种族冲突的前景并不乐观,泰米尔族武装斗争反而趋向蔓延;(5)印度的压力。这些都促使斯里兰卡政府改变政策,寻求与印度的合作。

印度的问题在于:(1)印度国内5000万泰米尔族人中也存在严重的分离主义倾向,而斯里兰卡泰米尔族的反政府武装斗争不仅助长了这种倾向,而且刺激了其向极端化和暴力化的方向发展,从而造成了对印度国内稳定的严重隐患;(2)1987年以来,执政的国大党在地方议会选举中接连失利,国内民族与教派冲突此起彼伏;(3)长期以来印度在斯里兰卡内战问题上的立场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普遍不安,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日益强烈的不满,继续坚持下去将严重破坏印度的国际形象乃至国家利益。这些因素都促使印度总理拉·甘地调整对外政策,改善与包括斯里兰卡在内的各个邻国的关系。

印度与斯里兰卡两国达成协议后,印度即派出“维和”部队进入斯里兰卡泰米尔武装活跃地区,执行监督停火和收缴武器的任务。然而,“猛虎”组织拒绝接受和平协议,不仅与印军发生冲突,而且屡屡袭击其他泰米尔武装,以求独霸贾夫纳地区。

1987年10月3日,17名试图从海路偷渡进入贾夫纳的“猛虎”组织成员被斯里兰卡海军截获,其中3名“猛虎”组织核心人员自杀。“猛虎”组织随即在贾夫纳地区和东方省的亭可马里、拜蒂克洛地区采取一系列报复行动,数日内就杀害了200多名僧伽罗族人和穆斯林族人,以及一些政府军士兵和警察,致使数以万计的平民沦为难民。

鉴于“猛虎”组织等激进派反政府武装拒不接受和平协议并继续进行种族仇杀,斯里兰卡总统要求印军按照协议履行义务。1987年10月7日,印度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将采取最强有力的措施对付企图破坏印、斯协议的势力。10月8日印度国防部长紧急访问斯里兰卡,与斯里兰卡总统就采取坚决行动问题进行磋商。10月9日,印军在斯里兰卡北部地区展开对“猛虎”组织的大规模清剿。10月14日,印军包围了“猛虎”组织的根据地贾夫纳城,并投入8000多名伞兵猛攻该城。“猛虎”组织使用迫击炮、火箭筒等武器顽强抵抗,在外围防线被突破后,又将主力收缩城内准备巷战。为应付残酷的市街战斗,印军从国内向贾夫纳增调了2000人的部队,其中包括300人专门从事巷战的特种部队。10月19日,绝对优势的印军发起最后攻击,攻占了市府大楼等市内要点,但“猛虎”组织成员仍依托市内的街巷、房屋逐一抵抗。其间,“猛虎”组织领导人为赢得喘息时机,曾几次呼吁停火谈判,但印军坚持要求“猛虎”组织像其他泰米尔武装那样,根据印、斯协议停止武装暴力活动并交出全部武器。10月底,印军彻底控制了贾夫纳城,并攻占了周围“猛虎”组织的残存据点,同时还在斯里兰卡军队的配合下,封锁了“猛虎”组织的沿海供应。然而,“猛虎”组织并没有被彻底消灭,其领导人及余部1200多人突出重用,进入丛林坚持游击战。1987年11月起,印军转而实施清剿作战,但由于不熟悉地形,缺乏对付游击战的经验,逐步陷入游击战争的泥潭。至1988年年底,印度驻军已经伤亡2500多人,总兵力增至5万人以上,每日消耗的战争费用超过240万美元。

面对战争僵局,与斯里兰卡内战相关的各方态度发生变化。斯里兰卡国内对和平协议的批评开始升级,原本就反对斯、印和平协议的普雷马达萨总理在1988年底出任斯里兰卡新总统,敦促印度撤军。与此同时,受到重创的“猛虎”组织为了促使印军撤退和保存实力,也与斯里兰卡政府展开秘密谈判,摆出愿意和平解决问题的姿态,并于1989年5月与政府军达成停火协议。印度为避免与斯里兰卡新总统发生纠葛,也为了摆脱维和的沉重包袱,遂同意撤军。1989年9月,斯、印两国达成年底(后改为1990年3月31日)全部撤出印军的协议。

1990年3月,印军全部撤出斯里兰卡。6月,已达到促使印军撤离目的的“猛虎”组织突然中断与政府的谈判,重新发动内战。6月11日,“猛虎”组织在东北部攻占了30个警察站,抓走了近千名警察。此后,“猛虎”组织迫于政府军在东部的重兵打击,将力量逐步集中到北部地区。12月,“猛虎”组织在北部多次发起攻势,打死政府军近百人,并基本控制了贾夫纳半岛。

“猛虎”组织重新挑起内战的行为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西方国家以往总是指责斯里兰卡政府无视泰米尔族的要求,此次却对斯里兰卡政府镇压“猛虎”组织的行动表示理解。印度虽然不想再次直接卷入,但12月却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采取行动,逮捕了700多名“猛虎”组织成员,切断了经由该邦向斯里兰卡泰米尔武装输送物资的通道。1991年5月,印度总理拉·甘地在该邦竞选遭“猛虎”组织暗杀后,印度政府又对该邦的“猛虎”组织支持者进行大规模镇压。

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1991年斯里兰卡政府采取和、战两手对付“猛虎”组织。一方面,政府军连续发动大规模进攻,特别是在7月和9月的“野象谷”战役和“穆赖蒂夫”战役中予“猛虎”组织以重创;另一方面,政府又加紧政治活动,重新提出和平建议,表示“如果‘猛虎’组织放弃暴力,政府准备立即在东北省举行新的议会和地方行政机构的选举”。然而,“猛虎”组织立即拒绝了政府的建议,坚持独立要求并继续开展暴力恐怖活动。1991年3月,“猛虎”组织炸死斯里兰卡国防部长,5月炸死印度总理,6月又在科伦坡的大爆炸中炸死70余人,12月又炸死政府军1名将军。

在1991年7月,为了争夺控制贾夫纳半岛交通要道的“大象通道”基地,双方展开激烈战斗。当时基地遭到5000名泰米尔猛虎组织成员包围长达一个月,在10000名政府军赶到支援前,双方人员死伤就超过两千人。

1992年2月,政府军发动另一波攻势但仍未能夺取贾夫纳。两名政府军陆军少将和一名海军少将在8月8日攻打贾夫纳期间触雷身亡,这严重影响到军队的士气。而对于猛虎组织而言,他们最大的胜利是在1993年5月国际劳动节当天,暗杀了斯里兰卡总统拉纳辛哈•普雷马达萨,此次自杀炸弹攻击造成532名陆军与132名海军丧生或在任务中失踪。

1995年,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同意与猛虎达成停火协议。 和平只维持了很短暂的时间,“第三次伊拉姆战争”于泰米尔猛虎组织击沉斯里兰卡海军战舰后打响。在斯里兰卡军队的强烈攻势下,猛虎组织丢掉了对贾夫纳的控制。

1995年后,战火由北部延烧至东部地区,大大小小的冲突不断,直到2000年挪威应双方之邀介入冲突后,和平似乎露出一线曙光。

自2000年起,在挪威等国斡旋下,猛虎组织与斯里兰卡政府开始和谈。

“9·11”事件以后,美国政府将猛虎组织列入恐怖组织名单,并冻结其银行账户。英国和其他国家随之仿效,切断了该组织的经济来源。

在2002年2月,双方在斯德哥尔摩签署了一份永久性的停火协议,两方代表亦前往泰国的梭桃邑海军基地进行和谈。然而双方在此后六年先后进行了8轮直接谈判,仍未取得共识,最终该停火协议名存实亡。

2006年7月开始,斯里兰卡政府军开始向猛虎组织控制区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收复了约1.5万平方公里的猛虎组织控制区。2009年1月,猛虎组织的大本营基利诺奇被攻下。5月,斯里兰卡政府军将普拉巴卡兰与其部属逼到东北海岸和一个潟湖之间的狭长地带,并切断其海陆逃亡路线。普拉巴卡兰在枪战中被击毙,随后泰米尔猛虎组织投降,结束斯里兰卡长达25年的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