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江西一地回应低彩礼夫妻子女可优先择校:和教育部门商议过

2024-02-28 05:07 来源:网络 点击:

江西一地回应低彩礼夫妻子女可优先择校:和教育部门商议过

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杨晓妍 见习记者 苏梓晴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发布一文件中提到," 零彩礼 "" 低彩礼 " 夫妻的子女 ( 含农村户口 ) 持礼遇卡,可在学前、义务教育阶段,在全县范围内按照第一顺序择校入学,此举引发热议。

不少网友认为,该举措有可能影响教育资源的公平,并质疑当地婚俗改革含有强制性。

2 月 26 日,顶端新闻记者联系崇义县政府及民政局,工作人员回应,所有的举措都是试行阶段," 不是强制而是激励,制定时和各区教科体局商议过,不存在冲突。"

图源:中国新闻网

崇义县:试行阶段,不是强制

近日,网上流传一份崇义县发布的关于婚俗改革机制的文件。该文件中提到:" 零彩礼 "" 低彩礼 " 夫妻的子女 ( 含农村户口 ) 持礼遇卡可在学前、义务教育阶段,在全县范围内按照第一顺序择校入学。

文中还写到,礼遇卡可在该县国有景区免大门票,可获县妇幼保健院或县人民医院免费健康体检 1 次,领卡一年内在县城区内可免费乘坐公交车等。

顶端新闻记者通过网传截图发现," 文明崇义 "2 月 20 日曾发布一则《好消息!崇义县出台 " 零彩礼 "" 低彩礼 " 家庭礼遇机制》的文章,目前该文章已删除。在其他网站中以该标题检索,文章仍可以浏览。

上述文件公布后,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将婚俗改革和子女入学绑定,质疑该县此举会影响教育公平,更有网友称该举措暗含强制性。

2 月 26 日,顶端新闻记者联系到崇义县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证实,该县确实发布过上述政策文件,颁布时间为今年的 1 月份," 该政策是在移风易俗的社会大环境下颁布的,并不是强制性的,只是一种激励政策,具体情况可以咨询民政局。"

随后,崇义县民政局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向顶端新闻记者解释,该政策为一种正向的鼓励机制,文件全称为《关于建立崇义县 " 零彩礼 "" 低彩礼 " 家庭礼遇机制 ( 试行 ) 》,同时表示试行也是探索阶段," 政策颁布之前,我们就开始推行过一些活动,比如联谊,集体办证等,我们很重视这样的婚俗制度改革。"

顶端新闻记者咨询网友关心此举措是否影响教育公平,该局工作人员称,当地入学是按照学区入学的," 制定该政策的时候,我们和各区教育科技体育局一起商议过,是共同出台的政策,不存在冲突。不仅是教科体局,在制定该机制时,我们也联通很多行政部门,共同商议,做了大量前期工作。"

同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对于 " 零彩礼 "" 低彩礼 " 夫妻,该县也有严格的审核机制," 需要符合条件的夫妻填报申请审批表,从县到村,我们都要去实地调查取证,事情属实后,通过层层审批,夫妻才能拿到礼遇卡。"

顶端新闻记者从公开渠道获悉,江西崇义县近日出台的 " 零彩礼 "" 低彩礼 " 家庭礼遇机制夫妻及岳父母均为礼遇适用对象,其中规定 " 零彩礼 "" 低彩礼 " 标准为:男方给女方的聘礼、礼金为零或不超过 3.9 万元 ( 不含返还礼金和嫁妆折价 ) 。该激励政策包括颁证礼遇、子女入学、创业扶持、健康体检、交通出行、酒席优惠、商购打折、农业优惠等 10 个方面。

去年共确定近 1400 个

省市县级婚俗改革实验区

顶端新闻记者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其中第十二条规定中写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 月 26 日,顶端新闻记者查询江西省崇义县人民政府官网发现,自 2023 年年初,该县就陆续发布过提倡文明婚俗,婚事简办的公告以及宣传海报。

今年 1 月 11 日,崇义县文明办曾对全社会发布 " 拒绝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 " 的倡议书,该倡议书中强调 " 拒绝高价彩礼,发扬自强自立精神;力推喜事简办,传承勤俭节约理念 "。

顶端新闻记者注意到,2022 年 1 月 4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曾明确提出,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2023 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河间市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炳启就曾建议," 把‘低彩礼’落到实处 ",同时在推行 " 低彩礼 " 的基础之上提倡 " 零彩礼 "。

据《人民日报》此前报道,为遏制婚俗陋习、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2023 年,民政部门共确定 32 个国家级、近 1400 个省市县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农业农村部等 8 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针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开展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