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因为81.81万元,钟薛高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官微官博已停更半年

2024-03-12 23:39 来源:网络 点击:

因为81.81万元,钟薛高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官微官博已停更半年

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近日,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费,执行法院为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关联案件流程显示,此前,该公司已成被执行人,执行标的 81.81 万元。此外,该公司旗下分支机构已全部注销。

限消原因是,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于 2024 年 2 月 19 日立案执行申请人周某某、裴某某、胡某、沈某某、陈某某、翟某申请执行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仲裁一案,因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法院根据相关规定,对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及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林盛不得实施若干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每经记者 兰素英 摄

股权被冻结、员工讨薪

官微、官博已半年未更新

去年底,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新增 3 则股权冻结信息,冻结股权数额分别为 2000 万人民币、1000 万人民币、500 万人民币,股权被执行的企业分别为殊趣食品(上海)有限公司、盘箸有喜(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钟嘉(上海)商贸有限公司,冻结期限自 2024 年 2 月 6 日至 2027 年 2 月 5 日,执行法院均为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法院。

据蓝鲸财经,2023 年 10 月的欠薪事件让其雪上加霜。在社交媒体平台,有多个网友自爆被钟薛高欠薪,并打出 " 钟薛高还钱 " 等字样。一位内部人士爆料称,"9 月份工资被拖欠到现在,没有任何说法,也没有任何通知 "。另一位网友则称其 "6 月份第一批被裁,7 月 14 日工资和赔偿全部到位,再晚一个月被裁不知道什么时候拿到赔偿 "。对此,钟薛高公开回应称,公司正在积极解决相关纠纷。

钟薛高的财务状况同样让人担忧。天眼查显示,钟薛高自成立后有过四次公开融资记录,最后一次是在 2021 年 5 月完成了 2 亿元的 A 轮融资。此后,钟薛高再未有新的融资进入。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 12 月,钟薛高新增 4 则股权冻结信息,冻结股权数额分别为 100 万人民币、139.57 万人民币、139.57 万、100 万人民币,股权被执行的企业分别为上海钟远有限公司、钟茂(上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钟嘉(深圳)食品有限公司、橘猫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执行法院均为上海铁路运输法院。

此外,钟薛高的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已经半年未更新,官方微信上一次更新停留在 2023 年 8 月 11 日,官方微博的更新日期则停留在 2023 年 8 月 22 日。该微博下方还有疑似合作方多次留言讨要执行费用,"3 月份给贵司做的项目,发票 4 月初就开了,现在也未付款。"在对网友的回复中,其表示," 已经起诉。"

从 60 元一支跌到 2.5 元一支

钟薛高发生了什么?

公开信息显示,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8 年,位于上海市,是一家以从事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主的企业,注册资本 12 亿元,创始人林盛是广告出身。

据中国新闻▼周刊,2018 年 " 双十一 ",钟薛高推出了一款售价高达 66 元的 " 厄瓜多尔粉钻 " 雪糕,据称以天然珍稀的粉可可为原料、经由研发大师精心调制,光成本就要 40 元。昂贵的定价丝毫不影响人们的消费热情,该款雪糕上架 15 小时就售罄 2 万支,一举将哈根达斯拉下马,荣登天猫冰品类销售第一的宝座。

在乳业分析师宋亮看来,贵价雪糕实际上就是用高价格建立品牌壁垒," 某种程度上来说,消费者是在为品牌高额的营销费用买单 "。在居民收入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上述逻辑并没有问题,但当消费者的钱包越捂越紧,批量出现的贵价雪糕,就开始成为 " 雪糕刺客 "。

据封面新闻,2023 年 3 月,钟薛高推出了名为 Sa ’ Saa 的雪糕,相比售价普遍 13 至 18 元 / 支的钟薛高产品,Sa ’ Saa 定价只有 3.5 元,全新低价的雪糕产品在市场却反应一般。在某购物平台,目前钟薛高雪糕的销售价格已至低位,其中临期产品甚至低至 2.5 元一支,从最高超过 60 元一支到如今 2 块 5 一支。

企业供图

不少消费者表示没想到钟薛高的利润空间如此之高,有种被骗的感觉,直呼 " 钟薛高不仅刺客,还在欺客 "。事实上,近年来钟薛高负面舆论不断,从 " 雪糕刺客 " 到被曝欠薪,之后股份被冻结,甚至列为 " 被执行人 ",昔日 " 网红 " 钟薛高一步步崩盘瓦解,跌入泥潭。

四川省绿色食品协会、成都市食品工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任伟维认为,企业首先一定要给出合理的定价。不能够因为现阶段的产品或工艺比较唯一,凭借一定创新性和稀缺性就死命地赚钱,成为 " 暴利公司 "。后续企业会因为模仿、竞争等因素价格 " 倒置 ",从 " 神坛 " 坠落,消费者就会知道一整套利润逻辑,于是对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大打折扣,对品牌是彻底的伤害。因此企业想做一个百年品牌或优秀品牌,一定要奉行长期主义,不要过度赚取超过产品应该具备价值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