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腾讯计划投资月之暗面,杨植麟最新发言:今天人类对AI信任还不够

2024-05-22 05:00 来源:网络 点击:

腾讯计划投资月之暗面,杨植麟最新发言:今天人类对AI信任还不够

(图片来源:钛媒体 App 编辑拍摄)

5 月 20 日消息,钛媒体 App 独家获悉,腾讯公司正考虑投资大模型初创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 AI),从而为腾讯与 kimi 智能助手之间更深层次合作铺平道路。

钛媒体 App 就此事向腾讯、月之暗面两家公司寻求回应。但截至发稿前,腾讯、月之暗面都不予置评。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月之暗面已从阿里集团获得 10 亿元融资,一旦上述融资完成,月之暗面将成为国内 AI 领域单轮融资额最高、唯一获得阿里与腾讯两家巨头投资的大模型公司。目前,月之暗面下轮投前估值已达到 30 亿美金。

据悉,月之暗面成立于 2023 年 3 月,是国内大模型领域的关键玩家。其核心团队曾参与到 Google、盘古、智源悟道等多个大模型研发中。

月之暗面创始人、CEO 杨植麟

月之暗面创始人、CEO 杨植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曾就职于 Google Brain(谷歌大脑)和美国初创公司 FAIR,师从苹果公司人工智能负责人 Ruslan Salakhutdinov,有多年创业经验,曾与多名图灵奖得主合作发表论文,是盘古、悟道等国内最早大模型的技术贡献者。

同时,杨植麟还是中国 35 岁以下 NLP(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引用最高的研究者,也是 Transformer-XL 和 XLNet 两篇重要论文的第一作者——两篇文章均为大语言模型领域的核心技术。而另两位联合创始人周昕宇和吴育昕都有超 10000 次 Google Scholar 引用。

人员方面,截至今年 3 月,月之暗面团队已超过 80 人。

产品层面,月之暗面已完成从通用大模型到上层应用的布局。其中,大模型基础层,月之暗面已训练千亿级别的自研通用大模型,并获得了国内大模型备案审批;应用层,2023 年 10 月,月之暗面推出全球首个支持输入 20 万汉字的智能助手产品 Kimi,支持 20 万汉字的长文本输入,主打无损记忆以及 " 长文本(Long Context)",被网友称为 ChatGPT 中文平替,善于读长文、搜网页,可以用于会议纪要、辅助编程、文案写作等场景。

近期,月之暗面 Kimi 智能助手开始通过 " 打赏 " 方式,在小范围灰度测试付费功能。目前,Kimi 打赏方案有 6 种,价格分别为 5.2 元、9.99 元、28.8 元、49.9 元、99 元和 399 元,打赏后分别可获得 4 天、8 天、23 天、40 天、93 天和 365 天的高峰期优先使用权,点击 " 去支付 " 后弹出微信支付页面。

在日前上海科学节活动上,杨植麟对外透露,多模态是公司持续投入的重点方向,公司希望在商业化和技术发展之间取得平衡。

" 希望在‘爬楼梯’和‘看风景’之间取得平衡,大模型能力接下来有非常大提升空间,我们希望能把精力和优先级放在‘爬楼梯’上。" 杨植麟表示,作为 " 看风景 " 的商业化探索,公司也在尝试和发布一些新的商业化功能。

在 5 月 16 日奇绩创空间闭门活动上,杨植麟表示,AI 最重要的产品能力就是模型,特别是接下来的两三年,最重要的还是模型,模型决定了你的边界。而人和 AI 之间的信任特别重要,但是今天,人类对 AI 信任还不够,是因为 AI 的鲁棒性还不够。

" 模型有两个核心能力,一是你能做多少事情、二是每件事情能做到多少分。套用传统产品的思考框架,它分成几块,有功能、交互、增长等方向。功能向基本上还是由模型能力决定, 模型能力指的不只是算法上的,还有产品上的。当然作为一个新产品,功能很重要,交互增长也得做好。" 杨植麟称。

谈及商业化,杨植麟称,商业化会决定你产品能增长多少用户,产品有时候不一定是瓶颈,重点是要找一个 scalable 的增长方式。这里可能会出现一些很伟大的商业创新。

他举例,目前大模型有两种商业模式:订阅模型、抽成模式。

" 订阅模式:是现在被验证过的成立的商业模式,可能它在每个国家上不同市场的规模不一样,但是它的天花板有限:按照多少人用来收费,没办法随着产品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没办法创造越来越大的商业化。所以我觉得这个模式肯定不是最终的模式。

抽成模式:1、从用户的时间注意力去抽成一一传统的广告。广告已经被现在的互联网验证过了,它的确定性是更高的。但是因为人的注意力和时间是有限的,这种商业模式的机会可能也没有那么大;2、从 GDP 抽成。本质上你的产品是在创造新的 GDP 一一大部分的 GDP 是智能创造出来的,智能以前只有一个地方能产生,现在突然有新的地方可以产生一一所以本质上是在从增量的 GDP 里面去抽成。" 杨植麟称。

谈及业务决策,杨植麟指出,控制规模不能为了控制人数而控制,本质要砍业务。对于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聚焦,不能做太多的事情。如果 OpenAl 做的方向我们都做,团队可能很有安全感,但不是个好事。很多时候要做一些好的决策虽然他们去做了,但我们不一定要做一一这样才能发挥优势。

关于融资心态,杨植麟坦言,不要怕被拒绝,心态要强大,创业就是一个新的东西,能看懂的人肯定是少的,心态要摆好。第二个就是具体的策略,每一轮融资里安排好怎么见投资人的顺序也特别重要,聊的时候心态最重要。

杨植麟强调,他相信规律效应(Scaling law)带来的第一性原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随着模型能力越强,对话式(conversational)Al 边界会被扩展,不只是语言的交互,还有多模态的交互,以及像图形的界面是可以随时生成出来的,所以有可能直接生成一个你想要的交互界面去解决这个问题。

" 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还是 go-to-person(去找人)的逻辑。很有可能先从生产力开始发展,然后慢慢延伸到生活。用户每次都会给一些新的 context(上下文语境),每次不需要太多的事情,就能给用户一个偏好,做一个真正的 go-to-person 的入口。" 杨植麟称。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林志佳,编辑|胡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