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上半年光伏电池出货榜“变天”,说明了什么?

2024-08-13 06:02 来源:网络 点击:

上半年光伏电池出货榜“变天”,说明了什么?

近日,新能源产业研究机构 InfoLink   Consulting 公布了 2024 年上半年全球电池片出货排名,引发业内广泛讨论。其中,多年来一直 " 霸榜 " 冠亚军的通威股份(600438.SH)和爱旭股份(600732.SH)分别掉到了第 3 名和第 4 名,去年刚刚跻身三强的中润光能则一举冲上 " 销冠 " 位,如此大的变化究竟有何原因?又是否意味着光伏电池环节迎来了 " 大洗牌 " 呢?

N 型技术 " 竞速赛 "

技术的代际更迭已成为了近来光伏行业的 " 主线故事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的观察,自 2023 年 8 月以来,N 型产品在国内市场快速放量,尤其在电池片的需求方组件产品方面,9-12 月招标中的单月占比均已高达 7 成。到了今年,市场需求更加旺盛,在索比光伏网最新公布的 7 月 14.8GW 组件定标情况中,N 型占比高达 99%。多家机构预测称,到今年底,预计国内市场 N 型市占率将从去年的 27% 升到 80% 以上。

而在专业电池片企业中,也开始了 N 型替代的 " 竞速赛 ",哪家企业的 N 型电池放量快、市场反馈好,就能取得更佳表现。其中最典型的就属 2022 年刚进入 TOP5 榜单,此前多排在第 4、5 位,今年上半年则跃升至第二名的捷泰科技。该公司是国内最早布局 N 型 TOPCon 电池的企业之一,在 2022 年 N 型替代逻辑还未明晰时,其 N 型规划体量就领先 TOP5。根据该公司自身公布的数据,去年 TOPCon 电池片前五厂家累计出货 35GW 左右,捷泰科技一家占比就达到了 58%,这也形成了其 " 先手优势 ",今年 N 型产能快速释放,市场争夺战渐有白热化之势,捷泰科技的优势也就凸显了出来。

不过,相较于此前 TOP3 常客润阳股份(此次排名第六)和其他专业电池片厂商,捷泰科技通过 N 型成功 " 抢位 " 说得通,但此次失去冠亚军位的通威股份和爱旭股份,同样热衷于 N 型产品,布局也不算晚,而且毕竟在体量上有优势,那为何仍没能守住位置呢?

钛媒体 APP 了解到,这更多还是因为两家公司的一体化率明显提高,此消彼长下外销量有所降低。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专业光伏电池片企业组件产能往往较少,所以其电池片主要用于外销。而很多在电池环节产能更多的一体化企业,如天合光能(688599.SH)、隆基绿能(601012.SH)等,他们的电池片主要用于自身的组件产线使用,用于外销的较少,所以不曾出现在电池出货榜单中。而对于此前已连续七年占据榜首位的通威股份来说,目前最要紧的并非继续守擂,而是实现在组件上的 " 野心 "。截至 2023 年末,该公司组件产能已达到 75GW,之后三年更是要冲击 100GW 的行业第一梯队水平,其 2024 年组件出货量规划也高达 50GW,相较 2023 年实际出货量高出 60.8%。在组件扩张规划下,更多的电池片用于供给自身的组件产线,外销量自然受到一定影响。据统计,通威股份上半年电池片自用比例提升至了 60%-70% 的水平,预计比去年高了 20% 多。

再看此前一直稳坐 " 亚军位 " 的爱旭股份,该公司此前组件产能一直较少,电池片主要用于外销,也是专业电池片厂商中的佼佼者。不过,正是因为 N 型替代大潮来袭,爱旭股份的经营策略明显发生了变化,该公司也开始用自己的电池造组件、卖组件了。与榜单上其他企业不同,爱旭股份在 N 型电池中押注的并非 TOPCon 技术路线,而是 BC 技术路线。不过,就产能释放速度和市场表现来说,BC 目前明显不如 TOPCon。或许也是受此影响,再加上对组件端需求的持续看好,爱旭股份去年开始加大力度布局 N 型组件产能。根据钛媒体 APP 此前报道(隆基上新,BC 又行了?),爱旭股份在 2023 年年报中宣称公司 N 型 ABC 组件生态业务落地取得阶段性成果,不仅量产交付转换效率实现重大突破,从销售表现来看,截至 2024 年 3 月,其 ABC 组件产品签署的各类协议涉及到的销售规模已超过 10GW。不过,在全球组件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BC 组件目前还难以为爱旭股份带来盈利,去年其相关业务的毛利率为 -5.16%(公司主业整体毛利率为 16.43%),产能利用率仅 53.61%。无论如何,组件产能的持续加码必然影响到其电池出货,这也直接体现在了今年上半年出货榜排名上。而压缩以往利润相对更高的电池外销业务规模,投入盈利水平还较低的自营组件新业务,对爱旭股份的经营业绩影响究竟有多大,还要等半年报公布时才能见分晓。

此外,除了自用率的提高,通威股份、爱旭股份在 PERC 项目改造上的压力也值得注意。相较于捷泰科技、英发睿能等 PERC 体量相对较小且 N 型改造较早的企业来说,通威股份、爱旭股份的 PERC 改造仍在进行中,其投入的成本和财务调整不仅对出货量有影响,也会体现在公司的业绩报表中。

东南亚产能 " 胜负手 "

N 型替代的逻辑能解释很多榜单变动情况,但似乎不完全适用于新的 " 销冠 " 中润光能,该公司以往的 N 型布局并不算早,产能释放和市占抢位也不算快,而且至今也仍有不小的 PERC 改造压力,但即使这样,该公司还是一举拿下了第一名,在这背后,则是光伏海外产能格局的变化

今年 6 月 6 日,美国取消了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这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的 " 反规避 " 关税豁免,并计划开启新一轮的双反调查,彼时钛媒体 APP 就指出,相关政策对光伏中企在东南亚的海外产能会产生巨大冲击(美国关税重启,隆基股价暴跌,中企东南亚光伏工厂何去何从?)。

后续发展也大体如此,隆基绿能、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等一体化龙头,以及润阳股份、博达新能等专业领域头部企业都受到较大影响,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此前就曾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表示,2021 年至今该公司因美国业务、东南亚产能而遭受的损失已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而今年美国重启东南亚关税对光伏企业的影响,甚至还没有完全在经营层面显现出来。

不过,遭受损失的名单中并不包括中润光能。该公司出海东南亚的布局可谓 " 另辟蹊径 ",其光伏电池厂建在此前同行较少踏足的老挝,而老挝目前并不在美国 " 反规避 "、新 " 双反调查 " 的范围之内。上半年不断有消息称,中润光能在老挝的产线满产运行,而且一直在招聘新员工,未来也有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而且,钛媒体 APP 还了解到,中润光能在老挝的主力产线是 5GW 的 PERC 电池,并非 N 型电池。目前,作为各家企业东南亚产能主要目的市场的美国,其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仍是全球范围内的 " 利润高地 " 之一,而且随着该国组件产能的大举扩张,电池需求持续走强,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虽然目前还缺乏详细的统计数据,但一位行业分析师对钛媒体 APP 表示,预计中润光能拿走了不少 " 东南亚大撤退 " 后留下的美国市场份额,而且其 P 型电池成本毕竟相对较低,加之销售时的溢价空间,也会对企业营收、利润以及进一步的产能布局形成正面影响。不过,该分析师也提示,中润光能的主要市场仍在国内,其 N 型产能释放虽已提速,但仍与其他第一梯队企业有差距,该公司此前 IPO 终止也对融资扩产形成阻碍,后续能否守住榜首位以及经营成绩究竟如何,还未可知。

实际上,除了中润光能,其他电池企业也在谋求新的出海机会,根据 InfoLink   Consulting 的观察,榜单上第二名的捷泰科技、与爱旭股份并列第四名的英发睿能,今年上半年也分别宣布了位于阿曼和印度尼西亚的电池海外产能规划。这也代表了 " 东南亚危机 " 后的两种主要选择:去市场潜力大产能布局相对较少的中东,或者去其他未被纳入美国调查名单的东南亚国家。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这两大去处各有各的难题要面对:中东地区产业链不完善、产品价格也较低,从经济性角度来说未见得 " 有利可图 ",而其他东南亚国家如果产能骤增,同样有可能面临美国的关税壁垒。

总体来看,上半年出货榜的变化确实体现出了目前光伏行业的一些趋势,但就单家企业而言,榜单并不能作为实力对比的唯一依据,不过,也能据此观察到一些头部公司策略调整的方向和阶段性成效。此外,根据最新价格统计数据,无论 P 型还是 N 型电池,成交均价都已降到了 0.29 元 /W 的历史低点,半年内跌了 20% 以上,较去年高点更是降了近 6 成,让各大光伏厂商的业绩都承受了不小压力。在出货榜单之外,或许价格走势和利润情况才是企业更为关注的指标。(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