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从纪念塔到十六铺,看老顾的风筝人生——“走外滩放风筝,就是在走我的健康快

2025-04-15 06:16 来源:网络 点击:

从纪念塔到十六铺,看老顾的风筝人生——“走外滩放风筝,就是在走我的健康快乐之路”

每天清晨,当整个城市还在慢慢苏醒时,外滩亲水平台上总是最早热闹起来的,那里有跑步锻炼的人,有摄影师,还有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天空中飞舞的风筝和追风筝的人。

临近国庆那两天,清晨外滩边最显眼的无疑是空中巨大的五星国旗风筝,和手握引线的老顾。

说起这位老顾,可谓是圈子里有名的“风筝达人”,他姓顾名锦星,在外滩放风筝已经二十余年,早上来这里跑步、打拳、跳舞的人见他经过都会跟他打招呼问好,甚至许多游客都知道他的大名。

■老顾手握风筝线

四点左右起床,四点半左右到达外滩,从外滩纪念碑到十六铺再往回走,放风筝放到七点半,再回家吃早饭,这便是如今已经87岁的老顾一日之初的日常安排。除非下大雨,老顾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

在老顾家所在小区居委会专门为他们这些风筝爱好者开辟的风筝文化活动室里,晨报记者见到了满屋挂满了老顾亲手制作的各类风筝,看着这些心血之作,老顾感慨道,二十多年前自己身体不好,肝硬化等毛病很多,开始放风筝后什么毛病都没有了,“风筝上天精神爽,眼目变亮身体壮。最关键还是外滩这个地方好,空气好,环境好,人气高,放的我心情很舒畅。”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老顾这二十多年的放风筝之路,也让他见证了外滩的变迁,“以前可能游客来上海只会去南京路城隍庙,但后来外滩景色越来越美,他们来都会问一句外滩去了吗。我放了那么多年风筝,特别有幸福感和自豪感。”

观建筑 “外白渡桥是拍东方明珠的最佳地点”

别人放风筝也许都是直接从店里买,但老顾的“花头”很足,放的所有风筝都是自己亲手制作,至今他已经做了超过一百多个风筝。这些风筝大致分为三种:节庆风筝、警示风筝和创意风筝。其中,节庆风筝是老顾的独家招牌,过年会有专属生肖风筝飞天,端午节天上会有“粽子”,中秋节天上则会有“月饼”。

这不到了国庆节,就轮到老顾那个长四米宽三米的巨型五星红旗风筝迎风飘扬了。以前这样大的风筝也许还很让人惊讶,不过现在在宽敞的外滩亲水平台上以及一望无垠的碧蓝天空中,大家倒是“见怪不怪”了。

老顾回忆道,以前外滩这边只有防汛墙,后来外滩改造后扩建增加了亲水平台,游客一下子变多了,方便大家观景。白天,黄浦江滔滔江水,万国建筑群风采各异,一到夜晚,这里便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黄浦江两岸的夜景华丽梦幻,美不胜收。

在那些建筑里,老顾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拔地而起的联谊大厦。联谊大厦是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第一幢现代化办公楼。“那时候有句口号,一天一层,联谊大厦。大家就是希望上海也像这样高速发展。”

外滩边另一处人群聚集的风景线,自然是外白渡桥。这座桥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是上海的标志之一。由于诸如《上海滩》《一步之遥》《麻雀》等许多影视剧中出现过这座桥,这里更是成了许多年轻人的“朝圣之地”。

当然,对于老顾来说,外白渡桥是他每天放风筝的必经之地。尽管自己不怎么拍照,但有许多摄影师朋友的老顾自信道:“现在外白渡桥是拍东方明珠的最佳地点,好多人来这里拍照都是拍这个。还有很多人站在桥中间跟桥合影,他们觉得来过外白渡桥就是来过上海了。”

观动物 “海鸥入冬来开春走”

在老顾的风筝库存里,动物也是重要的创作素材。除了生肖风筝,记者还在活动室里看到了色彩丰富的燕子风筝、憨态可掬的企鹅风筝等等。老顾说,现在放这些动物风筝,可以说是十分应景了,因为天生的风筝也有了动物朋友的陪伴。

说到几十年前的苏州河,想起以前“黑如墨,臭如粪”的河水,老顾仍然是直皱眉头,“那时候我就住在附近,水就跟煤球洗了一样,一到晚上还很臭。”经过多年治理,苏州河如今早已水清景秀。苏州河连接着黄浦江,黄浦江的黑水没有了,生态环境变好了,自然而然吸引了飞鸟的到来。“每年十月份之后,也就是入冬以后海鸥就来了,冬天结束了,他们就走了。”

这些从西伯利亚飞来的候鸟,每天清晨在外滩上空盘旋,入冬来,开春走,可谓外滩壮观一景。

海鸥只呆几个月,一年四季都陪伴着老顾的,则是白鹭和夜鹭,老顾放风筝经过外白渡桥时,经常会被河上桥边平台上“守株待鱼”的白鹭吸引了目光,“那里正好是江河的交汇处,鱼很多,这些鸟就很聪明,就呆在那个平台上等鱼冲上来,哗哗哗吃得特别快。”

除了天上飞的鸟,江里的大螃蟹也经常不甘寂寞,沿着防汛墙爬上来,到观景平台上玩耍一番。老顾记得去年有段时间每天从纪念塔出发,从观景台到防汛墙上全是螃蟹,游客们看着好玩,把它们捡起来再扔回黄浦江。

观生活 “有幸福感更有自豪感”

翻看着老顾的相册,一张老顾拿着“三毛庆六一”风筝与一位女士的合影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位女士就是《三毛流浪记》漫画作者张乐平的大女儿。老顾手里风筝的三毛形象也与以往大家印象中的“苦孩子”不太一样,穿着新衣皮鞋,戴着红领巾,肩上还有“三道杠”标志,“以前的三毛给大家的印象比较朴实,没文化,很苦。现在我的这个是阳光版三毛,穿的很好,还是大队长。”

活动室墙上还挂着的重阳节风筝,名为“幸福老头”,风筝以老人头像为形,微笑地看着观者,“现在我们老头都不苦了,所以我画的这个老人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斯文有文化。大家生活条件都好了,所以我画的是幸福的老人。”

老顾现在的生活,尤其是一日不落的外滩放风筝,让他就如“幸福老头”一般,充满了幸福感,以及最令他念念不忘的自豪感。“以前游客来上海,比较有名的还是像还是像大世界、城隍庙、南京路那些,外滩还只有防汛墙,没有观光的亲水平台,所以旅游团一般不来,也不是最有名的。但这些年不一样了,大家一来上海,肯定会问外滩去过没。”

老顾在放风筝时最开心的,就是被路过的游客拉着合照,他的相册里还有好几张国际友人特意印出来寄给他的照片。作为“风筝达人”,老顾被国内外许多媒体报道过,老顾也都细心收藏着这些简报和杂志。

走外滩,放风筝,对于老顾来说,是他的健康之路,长寿之路,快乐之路。

注:摄影:任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