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三月最后一个节日:妈祖诞辰!

2025-05-29 03:14 来源:网络 点击:

三月最后一个节日:妈祖诞辰!

三月是春天的开始,寄寓着这一年的美好期盼。送走了驱邪纳福的上巳节,度过了慎终追远的清明节。在渐行渐远的脚步中,我们又迎来了三月的最后一个节日——妈祖诞辰。

妈祖信仰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重要的信仰文化,各地大多建有妈祖庙,其中以福建泉州莆田妈祖庙为祖庭。仅台湾一省就有妈祖庙510座,其中有庙史可考者39座,内建于明代的2座,建于清代37座。

每到妈祖诞辰日,各地都会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大家从不管多远,都会来到这里朝拜天后娘娘,祈求保佑平安健康,吉祥如意。

妈祖俗名默娘姓林,出生于宋朝福建省兴化郡莆田县湄洲岛。据说出生的时候,不哭不闹,取名“默娘”。 妈祖心底善良、慈悲爱民,崇高的人格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敬仰,也使得她的形象由早期的精通医理、治病救人的女巫,到济航救难,有求必应的至尊女神。并经历代官赐尊号,逐渐成为大家心目中唯一的护航海神。被尊称为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圣母,是东南沿海一带的航海保护神。

每年三月二十三日,福建莆田的妈祖庙和以台湾北港朝天宫为代表的妈祖庙都要举行奉祀和妈祖像巡街活动,大家用各种方式来祭拜世代信仰的女神。台湾朝天宫的妈祖像,每隔几年都要被抬到莆田湄洲挂香一次,表示对妈祖的崇拜和对祖宗的怀念。每到这一天,人民用传统的歌曲、舞蹈、说唱等形式,不拘一格,传唱妈祖事迹表达人们对这位美丽、善良的神奇女子的热爱。

我国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是随着福建等地人口的迁移大潮进入从而扎根,经由历代的发展演变,融合了当地民众的生存需求及期待,拓展了信仰的范围和功能。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妈祖信仰文化。

妈祖信仰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劳动人民面对自然界的风浪,既有对大灾难的威力的客观认知,也有对未知命运的不屈和抗争。一代一代人出海谋生,对这位神通广大又生性慈爱的女神虔诚朝拜,祈求一帆风顺,平安吉祥。后期,也把祈福、求子等愿望也一并交给妈祖这位大家心中的神灵。

妈祖信仰其实还折射出人类对真、善、美的认同与追求。今天,沿海人称赞女孩儿长得漂亮,说她“长了一张妈祖脸”;评价一个人心肠软,说她“长了一副妈祖心肠”。从心底把心中的女神作为衡量美丽、道德的标准。妈祖的温柔博爱,扶危济困,救苦救难、使她由一位人祖最终升华为一位伟大的神祇。这既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一种观念的传播与教化。妈祖信仰也由民间文化上升到我们的民族精神中。

从妈祖信仰文化中,我们看到了人们在迁徙的过程中,自身携带的文化与观念,与迁徙地的信仰文化相糅合,有时候是外延的扩展,有时候则是内涵的进一步细化。人们既坚守原有的神灵信仰,也会与当地的本土信仰结合起来,形成适应于各阶层、各群体的信仰文化。

妈祖是中国大陆和海外人民共同的神,大陆和台湾,同根共祖,千余年文化传承,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民族意识。妈祖已成为海峡两岸通商、通航的和平象征,成为沟通交流往来的精神信仰。这种信仰在团结海峡两岸人民,完全统一祖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