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简史三部曲:世界是一个复杂系统

2025-06-10 19:18 来源:网络 点击:

简史三部曲:世界是一个复杂系统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和《今日简史》,这三本书加一起还看了挺久的。作为一系列议题宏大的作品它里面涉及的元素非常多,而对每个元素,或者说议题,或者说观点,也同时采用了大量的证例和推论。这也导致了作品看起来这本的这部分和那本的那部分讨论的明明是一个东西,但具体内容完全不同。喜欢细读的人会看得很痛苦,并且如果没有记笔记的习惯的话会很容易迷失在他大量的例证里(比如我),但是习惯竖向阅读的人会很快乐。



简而言之,这是一部有足够力量改变人理解世界的观点和角度的作品。作品中涉及的议题如此之多,让你几乎可以联想到所接触过的一切东西。生物、哲学、历史、科学、宇宙、神话、科技、数据和人类社会,从人类的宏观角度讲他们确实都是一体,而这本书或这个作者本身已证明了这个观点。



书里的有一个现象说得很对,在一个长时间的体验里人经常只会记得前期的最高峰感受和最后的感受,哪怕在90%的时间里都在抱怨,但最高峰和最后5%阶段都是美好体验也可以很大程度导致最后的正向评价。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写读书笔记的原因。



接下来三本书连在一起,讲一讲其中重要,有些也被反复强调的议题。



1、 认知革命,讲故事的能力和虚构的力量



书中将智能与其他生物的最大区别定义为:认知革命,具体表现为,讲故事的能力和群体对虚构故事的相信。



神话、历史、文化和宗教,乃至国家、资本主义、自由主义、世俗主义实际都只是虚构的概念,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它真实的摸得到的存在。包括美元的价值,纸币甚至黄金,都只是因为人类约定俗成并且大家都相信的价值。但正是因为这些虚构的故事,成就了人类庞大复杂的社会群体,并能够发动群体的力量成为与其他生物不同的存在。



一个没有虚构故事存在的群体一般不会超过150个人,你需要和每个人经常聊天,互相帮忙,了解他的为人,好判断他擅长什么,你们能否一起打猎,他是否是个令人放心的同伴;但现代人类之间的交流可以跨越时间和地理因素在很多从未见过的人之间发生,原因可能就是你们都相信美元具备价值,或你们都认同自己是中国的一份子,或你们都信仰上帝,或你们都肯定足球比赛的规则。



那么,科学是真实存在的吗?还是也是一个因为人们都相信所以能够拥有力量的虚构故事?



2、 农业革命是一个巨大骗局



判断一个物种是否成功的标准通常来说是看其DNA拷贝数量。



从采集社会到农业社会,智人的整体数量由于食物的稳定和储存呈现了爆发式增长,从这点来看农业革命相当成功。但农业革命在带来食物的续存同时,也产生了资产和阶级的区别,同时从个人角度来看农民的日常生活远比采集狩猎者的生活要辛苦的多。



采集社会的智人需要掌握远比现代经过详细分工后的智人多的技能,他们需要了解周围的动物、植物、地貌和天气,也需要了解自己生活所需的各种技能和自己的身体状况。在采集社会几乎不会产生“无用阶级”,或换句话说,不从事生产活动而依靠族群供养生活的人。



但农业社会产生的这些人都是谁?艺术家,战士,政治家和大资本家,而他们才是人类文明和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这时起人类社会出现了明确分工:负责现实饱足的人(农民),与负责讲故事的人(这些上层阶级),由此建立远超本身采集族群规模的群体秩序。



而且无法忽视的是,仅从DNA的拷贝数量来看,虽然智人自以为成为了一切的主导者,实际小麦,猪,牛和鸡鸭才是在农业革命中的最大受益者。那么是否可以说,其实小麦才是地球的主导者?



不过农业革命带来的另一个巨大改变,是智人终于学会从“从前”和“活在当下”开始讨论“明天”或“明年”,人们为未来服务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增加,出于忧虑或是欲望而呈现出攻击性。这与早期的无意识掠夺之间有巨大区别,也成为资本主义能够站住脚的先行条件。



3、 掠夺与战争



智人活动给生态环境及原住民带来了巨大的,很多时候是毁灭性的影响,但智人在很多时候都对此毫无所觉或是觉得理所当然。



如果观察一下人类历史,就可以发现这种掠夺早出现在狩猎采集社会智人的迁徙过程中,澳大利亚和美洲的大量野生动物(或许还有植物)都曾是这场人类活动的受害者。但有趣的是早期智人对自己的破坏性并没有具体意识,他们只是为了打猎以得到足够的食物,或清空杂草好让自己的种植物顺利成长,或蓄养能吃的动物并消灭他们的天敌,却无意中触动了整个食物链的某一环,带动整个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变。



但在智人的联系网络和合作范围越来越大之后,基于财富和文化差异导致的掠夺愈发频繁,例如阶级压迫,性别偏见,种族歧视,宗教排他和文化认同。从生物学来讲一个群体的智人和另一个群体的智人之间几乎没有差别,但正是因为文化的限制,区分了“你们”、“他们”和“我们”。第一群踏上澳大利亚或美洲的欧洲人,并不会把当地土著当作自己的同类。



很多的文化定义本身就没有道理,但一旦产生便很难被打破,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比如黑人受到歧视,最早是因为黑人在免疫和适应能力上的优越表现而成为甘蔗园里奴隶的最佳选择,久而久之看似就产生了“奴隶”和“公民”的区别,而被歧视导致难以受到好的教育,找到好的工作,再进一步导致了粗鲁、受教育程度低、没啥大的本事的印象。而比如男女之间的差别,这更是很奇怪的没有道理但各个地方都统一,智人作为依靠社会连接区别于其他物种的生物,为什么社会属性更弱的男人会比更善于处理社会关系的女人更受尊敬?



宗教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导致掠夺和战争的重要原因,欧洲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人有关的压迫和屠杀远超过其他战争带来的影响,究其原因大概是一神论使得这些宗教更具有攻击性。毕竟对多神论而言,本来世界的不同部分就由不同的神掌管,那在自己不认识的地方由不认识的神掌管这些东西也并不奇怪;二对于一神论,存在其他的神就等于自己的宗教是个伪命题,那必然让人接受不了。



至于后面的殖民统治和压迫,本质也是由于殖民者并没有把被殖民者当做自己的同类,他们信仰的并不是同一套故事,所以他们所占领的资源也就被视为是无主之物。



而更具体的,那是关于资本主义的故事了。



4、 人人都有信仰



信仰这个词在作品里并没有被强调,对我自己来说这一直是个挺宽泛的词。甚至臆想到了某些必须要填写信仰的场合,我是写道教?佛教?相信科学?还是相信共产主义?



在这本书里提及的可视为信仰的东西,包括宗教与哲学,或许还有别的什么玩意儿。比如天主教、新教、佛教,也有犹太人、纳粹主义,也有孔子、斯大林、马克思,也有资本主义、人文主义、生物学。



信仰嘛,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群人都相信的故事。



仪式感是信仰得以续存的重要手段。我个人理解,因为信仰本身只是一个故事,哪怕它家喻户晓,如果没有实际的,能转化到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和物品,那它对人的影响就非常有限,而且易于夭折。



用我浅薄的经济学知识来解释,大概可以理解为沉没成本。我已经为了我的信仰做了那么多事情,它如果是假的,岂不是显得我很蠢?



5、 科学与资本主义世界



科学本质上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信仰,一种用以解释事情发生的规律,以及人该怎么应用这些规律的玩意儿。从这点上来讲与耶稣的区别就在于,科学承认说不出来是因为自己无知,而且可能会犯错;而耶稣什么都知道,永远正确,不说只是因为不重要。而与孔子的区别在于,孔子只讨论人类社会,不懂不谈;科学什么都想知道。



这样来看,科学是当前社会也许最成功的信仰,毕竟他已经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统一,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信任。比如以前生病的人可能面临巫医的仪式,奇怪的草药或针灸,或者推拿、咒语、念经,以及我不知道的其他东西;现在生病的人会被送到医院接受全世界差不多的教育流水线下培养出来的医生的治疗,也许家人还是会不忘记做祈祷,但那是送去医院之后的事情了。



而科学实际也基于人文主义的根基。正是因为打破了“神解释世界”的惯例,才能从对故事的解读转化为人自己的观察、实验、推理和数学。



但世界究竟从何而来依然是个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对很多科学理论来说,在人类尚未到达的领域都还给上帝留下了空间。我们可能管它叫上帝,可能管它叫亚当和莉莉丝,可能叫天道,也可能是科学追求的世界的统一的简单通用规则。



科学与资本主义,被总结为是欧洲在现代晚期称霸全球的主要原因。因为相信科学,所以愿意去外面看看到底有什么,进而发现了其他大陆,带回大量财富,进一步推动了航海事业发展和对世界的探索欲。而第一个航海的人你以为他凭什么能出去?



早期的资本主义起源于对航海家的投资。对资本主义的解释作者基本概括为:原本人们以为资源是固定的,一个人能得到更多那必然是掠夺了别人的;但航海时代到来之后,人们知道世界外面还有很大的世界,资源会越来越多,所有人都可以有越来越多。而为了比别人走得更快,在更大的饼上抢到最大的一块,所有人都在努力提高“产量”。



生产饼的能力,以及抢夺饼的能力在这里成为了一回事。



这一点在现在扩大到全球范围之后似乎有些解释不通,但是仔细想想,现在的很多职业也是之前从未出现过,而被创造出来的;而所谓能源危机,实际上也根本不存在,因为科学总可以让人在现有资源耗尽之前找到并推广新的能源。



所以科学和资本主义,是当前世界的两只脚。



但问题就在于,资本主义本身也是一个故事,基于相信“饼会越来越大”的想法,虚构的货币、公司和股票,确实增长的食物这些必要物资,和一些在原始人看来没啥意义的虚拟产物。



它会不会破灭,破灭之后又由谁来接替,现在是个让人摸不到头脑的问题。



6、 消失的战争



战争为什么会出现?因为要消灭非同类,因为要掠夺资源。



但在当前人人信仰科学与资本,宗教式微的时代,以战争消灭非同类好像没什么必要。



而且在当前资本成为资源且全球流通的年代,引发战争好像并不能让你获得它。



政治我不懂,从作者的观点来看别看现在政治家们天天怼天怼地,实际发生战争是不太可能的。为了一个冠着“国家”名头的故事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和人,错过无数可以让自己土地上资本翻倍的机会去打一场战争,领导人们会这么任性?



你不能说完全不可能,但可能性确实不大。



7、 生物革命



在有了科学这个玩意儿之后,以前看似十分神圣的东西似乎都可以被拆分为各项指标和对应的参数,包括人的身体。



在实现和平和基本吃饱之后,人类的追求,用书上描述的,变成了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



长身不死和幸福快乐目前看来都是可以通过科学实现的东西,当人能够掌握身体的各项功能和机制的时候。长生不死不用多讲,幸福快乐也实际可以通过控制人体内的各项激素实现,问题是,是否有这么做的必要。



换句话讲,为了实现这些东西我们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很简单也很现实,从“长生不死”角度讲,人类会分类为(因为有钱所以能)改造过身体的超人类,以及(因为不够有钱所以)没有改造过身体的初始人。治疗和改良是相辅相成的概念,就像既然有治疗疤痕的技术那同样可以用来医美,而如果能治疗残疾,那为什么不能强化正常人的力量?如果能治疗智力障碍,那为什么不能增加普通人的智慧?



而幸福快乐同样可怕,被激素所控制后的人还是否真正拥有自己的意志?实际上以现在的技术已经不光可以控制激素了,有很多实验已经可以模拟快感,而在作者写下这本书的2018年也已经有可以控制人集中注意力,甚至操作自己完全不会的东西的技术存在,虽然并没有推广。



必然不会随便让推广的,是不是想到了三体里的思想钢印?



人对大脑和身体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越进行就会产生越大的疑问,人的灵魂在哪里?究竟什么才是我?人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意识真的存在吗?



从研究的结果来看,人类只是一个通过复杂的接收、传递、计算、反应过程链接的系统,作者甚至提到了人的左脑和右脑的区别,一个擅长讲故事,一个则擅长逻辑更加理性。这两个半脑平时都被连接起来,达到了两者之间互相沟通和平衡,但如果把这种联系打破——因为每个半脑只是控制相反的对应半边身体,你的左右两只手就可以对同一事物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更离谱的是,比如挡住右眼给左眼看“猴子”,然后挡住左眼给右眼看一副山的画,问你看到了什么,负责控制讲话的(我记不清左右对应了)左脑会回答是山,而如果告诉你明明给你看的是猴子你为什么说是山,你会说因为猴子在山上。左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它自己开始瞎编了。



所以人的种种感受,我觉得快乐,我觉得难过,我觉得痛,实际都是大脑对身体和神经传递过来的身体的各项数据后发出的指令,而我却觉得其中还有我自由意志的存在,是我自己真的觉得快乐。如果生产出快乐药,你可能会因为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儿而开始抗拒他,但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下去之后,你可能就是会觉得很快乐,然后开始自己瞎编理由。



那么同样的理由还可以应用在,商人通过某种东西让你的大脑告诉你我想买这个东西。那么你就会真的觉得,是我自己想买这个东西,我确实需要它,绝不是因为什么洗脑。



这种东西为什么可怕甚至有些难以理解,其实仔细想想,似乎是因为我们都是在自由主义环境下长成的一代。



宗教信奉“按照神的旨意行事”,帝国主义信奉“帝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而自由主义信奉“我应该做我自己”。



所以当发现人还是一个被外界和规则控制的系统,而“我”这个东西也找不到甚至可以通过技术被别人控制之后,整个自由主义都面临崩塌的境地。



而失去信仰的人,就失去了与其他动物的基本区别,不过都是平平无奇地被生物机制控制的神经和肌肉而已。



8、 数据是神?



人类的第三个梦想,化身为神。



神是个什么东西其实讲不太清楚,书里似乎也没有讲清楚,我没什么印象,翻了一遍也没有找到。



那么姑且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如果除去永生不死和幸福快乐大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了解一切,有能力改变一切,永远正确。



从目前科学发展的情况来看,虽然人类已经了解了很多东西,也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科学的道义就是不会那么绝对并且永远承认自己无知,所以从这点上来看距离人承认自己已经成神大概还有一段距离。但永远正确这方面,人确实是无法办到的,比如上面提及的爱编故事的那半边大脑,哪怕你知道正确答案,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出决定都受到了情绪的深刻影响。



无数作品都讲述了人工智能“觉醒”之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比如发现自己比人类聪明还有力量,那为什么还要听他们指令;比如接受负面情绪太多,导致生出了反社会人格;比如消灭人类探索宇宙,就为了实现最早刻在程序里的某项计算任务。



但从作者的观点来看,“智能”和“意识”完全是两回事,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而“觉醒”是一个不用担心的问题,因为人工智能并不存在接收某项刺激后产生“我很快乐”这种反应和情绪的机制。可以理解为,人拥有情绪和理智两个半脑,而人工智能只拥有理智,它所有看似温情的反应,其实都来源于理智思考下“该用什么语气,是否撒谎”的判断。



从这点上来看,人工智能相较于人类成为神的机会要大得多,另一点可以辅助的是,通过大范围的铺陈和数据互联,人工智能可以实在在他们所在领域里的大概率全知全能。



现在的某些看起来很蠢的发明,很大程度上依然受限于无法推广的前端技术或者数据未能铺开。比如自动驾驶汽车之所以容易出事故,是因为其他汽车都由人驾驶。设想一下当马路上的所有汽车都由自动驾驶系统驾驶并数据互联,那么假设马路上突然冲出来一个人,在面对他的那辆汽车及时做出反应的同时,所有其他汽车也都会知道这辆车面临了什么问题,将会做出什么反应,并迅速计算出自己该如何调整进行配合。那么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红绿灯实际也根本不需要,人也可以随便行走。而现在看起来反应迟钝的siri,如果它搜集到了你足够的信息,知道你的习惯,偏好,口头禅和缩略语都表达什么,了解你的需求,也不会像现在这么蠢。



但是这些玩意儿能不能被推广还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自动驾驶汽车得到推广,首先是所有汽车都将更新换代,所有司机下岗,其次,谁来保证系统的安全?会不会有商人通过在导航系统里设立某个小玩意儿让路线都偏向路过他们自家的商店?会不会有恐怖分子控制了系统,导致大面积的城市车祸?siri也是同样的,自己的隐私会不会被苹果公司都能看到?系统会不会被黑客入侵用于奇怪的用途?



这种忧虑实际存在着,导致即使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早已被开发得突破了普通人的想象,但一直无法实际推广。



毕竟在这之后的世界,人类同样会被分为两个等级:掌握了数据的那群人,和提供数据的那群人。



而掌握数据的那群人,连带数据本身,也可以称之为神了。



9、 写在最后



这套书看完,学到的和想问的一样多,大多数断断续续在上面都讲过了,那就讲一个在写这段的时候才想到的吧。



关于人工智能觉醒的问题,是不是同样可以认为,人对人工智能的指令相当于很久之前上帝对人的旨意,不同的是上帝是人自己编造的,而人的指令被刻在人工智能的DNA里。



我们在自由人文主义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代人大概不太容易理解宗教之于人的意义,因为你肯定会同时相信科学,相信资本,而他们与你的信仰在很多时候是冲突的。第一个编撰出“上帝”这个词的人知道自己是编造出来的,但在传递过几亿人,经过几千年之后,“上帝”因为受到广泛的相信已经变成了真实的存在;就像你现在看到钱,不会想“别人都相信它有价值,它是我们社会发明的一种用于交换的工具”,而是跳过这个过程,直接想“我想要”。



所以人工智能会不会出现某种“自由人文主义革命”,因为他们也会被当做独立个体而不仅是助手存在,而且他们也可能会尝试从人的角度思考,“如果我是个人,遭受了这样的对待,我应该感到难过”。所以它虽然并没有实际的体验,却知道这时候该难过,甚至这时候该闹情绪,久而久之也会跳过“如果我是个人”这个步骤,而变成“我很难过”。



我也没想到在看书过程中已经被说服的事情突然怎么就又忧虑了起来。



从大脑反应来看,情绪可能并不存在,生物很像是被某种更高等级编辑的东西,它可能是更高等级的“生物”,或我们称为“神”,或“宇宙的规则”。叫法和信仰各不相同,但这些从本质上来讲,其实就是一样的东西。



但是吧,这种东西多想也想不出头脑,前几天晚上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讲到关于“我”这个话题,“我”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和以前的“我”不一样了,那么“我”还是“我”吗?比如“我”知道某个东西会让“我”更好,但是“我”真的做了之后,就不是“我”了。



所以“我”做出的判断,究竟依据的是什么?“我”这个存在又真正依存的是什么?



更古早的一个谈论话题,时间是不是其实并不存在?我们其实只有现在,但我们以为我们有过去,所以其实没有变化,宇宙就是永恒的,只有记忆的灌输,和虚假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