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56)

2025-06-14 05:44 来源:网络 点击: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古文观止》读书笔记(156)

祭十二郎文(韩愈)

大音希声,大巧不工。

语出老子《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大道至简,大白若辱,大雅于凡,大奸似忠,大巧不工……

流静水深,只有浅滩上才会有急流。再繁复的招法也不如当头一电炮。

越是有身份的人越有深度,越平易近人。各单位最有官派的干部是把门的更官儿。

一般的,一个人越是缺少什么越希望填补,只有没钱的人才会充富,没有自信心的人最是孤傲,打老婆最狠的虎老爷们儿最自卑。

南宋学者赵与时的《宾退录》里说道:“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祭十二郎文》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是,它无比接近现代文,用金圣叹的话说,“情辞痛恻,何必又说”,全篇就是唠家常,用最浅显的语句表达最深沉的感情,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宛如飞花摘叶,以竹为枪,以草为刀,凝露成镖,驭风过水。

所以我说“大巧不工”。

现代小说里余华的系列作品让人颇有此感。

韩愈的父亲叫韩仲卿,有四子,长子韩会,无嗣;次子韩介,生大儿韩百川,二儿韩老成,过继给韩会。由于韩老成排行十二,又称十二郎;韩仲卿三子早夭无名;四子韩愈。

韩愈幼年丧父,随大哥韩会度日,长兄为父,长嫂为母。唐代宗大历十二年,韩会由起居舍人被贬为韶州刺史,次年死于任所。韩愈随大嫂迁居宣州,韩愈大嫂郑氏卒于贞元九年(793),韩愈如伤老母,曾写《祭郑夫人文》。

韩愈随大哥生活期间,和十二郎韩老成年纪相仿,叔侄终日默契相随,感情颇为相贴。

郑夫人去逝十年后,十二郎突然病亡,在韩愈《祭十二郎文》里,说是“软脚病”所致,我倒是很怀疑脚气什么时侯也成了不治之症!连韩愈都说,“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我们推测十二郎得的大概是风湿和类风湿类疾病,是“别有疾而至斯”。

韩老成有两个儿子,老大叫韩湘,老二叫韩滂,过继给韩百川为子。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郎韩老成的大儿子韩湘,据《新唐书》里说就是上八仙里的韩湘子。

韩愈终生尊儒抑佛,没想到侄孙里诞生出一尊神仙。

韩愈根十二郎名为叔侄,实际上情同手足,闻听噩耗,捶胸顿足,撕心累肺。

但是生死之事,谁又能左右得了呢?

一个人一出生,就开始迈向死亡,我们毕生挣扎追求的,只是一种尽量迎合自己意愿的活法。

韩愈侄子韩老成去世的时候,韩愈也已经垂垂老矣,他有一首《落齿》诗写道:“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由此可见,他也是无可奈何,兔死狐悲,仰头长叹,“悠悠苍天,曷有其极”了。

庄子•至乐》一文写:庄子的妻子去世,惠子去吊谒,发现庄子正在“箕踞鼓盆而歌”。惠子大为不解,说你没心没肺不至于到这种地步了吧!庄子说:“不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杂乎芒忽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这就是“生亦何欢,死亦何惧”的出处。

人生本该如此,对于改变不了的现实,何必要耿耿于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