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杂谈 > 正文

​对三国机密这本书的部分解释,和对刘平刘协人物性格的理解

2024-07-12 23:58 来源:网络 点击:

对三国机密这本书的部分解释,和对刘平刘协人物性格的理解

1、对三国机密的解释【针对所谓的“篡改历史”】

(1)不要为了喷而喷,篡改历史?只有写历史的人才能篡改历史。这是由马伯庸的权谋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马亲王写的不是史书。

(2)《三国机密之潜龙在渊》是由小说界鬼才马伯庸的小说——《三国机密》改编而来。

(3)另,马伯庸写过数部三国题题材的作品,其中一篇散文获得2010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散文奖,部分颁奖辞这么评价他的:“马伯庸是不以文字为营生的书写者,在他的眼中,历史并非给定的叙述,而是遍布悬疑,有待于追问和阐释。他要的不是回答,而是回声。”鬼才马伯庸的书都是历史填空题,在不改变大环境大方向的前提下填补脑洞。

(4)大家众所周知的《三国演义》等等也均是小说,并非正史;但不否认这种小说的文学价值。

(5)三国作为经典中的经典,一直被中国乃至世界读者奉若瑰宝,古今中外诸多专家学者投身到三国历史的研究中去,各类学术文献、艺术作品层出不穷,而马伯庸把自己的《三国机密》定位为“历史可能性小说”,“历史上的事件都是固态的,解读却有很多种途径,给予不同的解释与逻辑关系,用一些可能性来填充其间,就是这类小说的核心理念”是他对这一类型做出的解释。

《三国机密》便是在尊重三国的基础上,对正史上未曾提及的事件进行了合理的演义和想象,添加了作者无穷智慧而写就的小说。“在真实历史的缝隙闪转腾挪”应该是对本书最好的评价。

(6)鬼才马伯庸曾发文亲口说过《三国机密》不是一部还原真实的小说,算是一个传奇、一个猜想,或者说是一部可能发生过的事。这是一部因鬼才马伯庸通过史书上对汉献帝有限的记载中,感受到了一位末代皇帝的聪慧、倔强、痛苦和不甘心而试图通过《三国机密》这本书来给这位令人惋惜的憋屈君主一个焕发光彩的机会。

(7)鬼才马伯庸的书都是历史填空题,在不改变大环境大方向的前提下填补脑洞。这是文学创作不是历史记录,如何篡改历史?

注意:【这个剧是小说改编的,不要主动去扯史实,以防被黑子揪住不放,如果不关剧的事情,羽毛不用去染指。】

2、刘协/刘平人设【重点是对“圣父”“软弱”之类的解释】

(1)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与历史汉献帝有什么关系?

《三国机密》这部小说并不是正史,它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亲王在创作的时候显然用了自己别样的叙事手法,似是令人匪夷所思但细想来又觉得也未尝不可。其中,刘平与真正的汉献帝刘协为双生胞弟。他化名为杨平从小寄养在司马家中在刘协病危之际,杨平才被迫承认了这个身份,从而代替刘协成为汉室皇帝。

该小说讲述了刘平与伏寿、唐瑛、杨修等人耗尽心血,与众大臣还有曹氏斗争,保卫汉室的故事。它体现了刘平的智慧与勇气,也见证了刘平从一个不问世事的山野小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皇帝的过程,正是应证了那句:乱世帝王战群雄,挥剑三国扭乾坤。别样的角度,燃情的巨制,期待三国机密。

(2)作者马伯庸在谈及《三国机密》的创作是缘起一段对话,朋友问,若让其穿越成一位中国末代君主,最想为谁翻盘?本是一番戏言,却激起了鬼才的创作之魂。他认为汉献帝刘协资质并不差,也曾试着奋力反抗,重振汉室荣光。奈何天不佑汉,非战之罪。在马伯庸再版新书《三国机密》的扉页做出了详细记录。他说:“从史书上对他有限的记载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位末代帝王的聪慧、倔强、痛苦和不甘心。在既定的历史轨迹里,我试图绐这位矛盾的末代君王一个重叙人生的机会……事情还是那些事情,但人却未必是那样的人。”故事由此展开

(2)马伯庸写书时对汉献帝的理解:他个人非常喜欢汉献帝,认为刘协本人资质并不差,也曾试图反抗重振汉室荣光。虽然刘协登基时已沦为傀儡,此后不断在各路虎狼诸侯之间颠沛辗转,用尽自己的智谋想要保全汉室,他失败了,但确实非战之罪。

(3)一个在前有董卓,王允,李傕,郭汜,后有张济,曹操等人,保持皇位并施以仁政,岂是懦夫无用的人?

(4)“我告诉你,真正的软弱,是不知道自己意欲何为,首鼠两端,浑浑噩噩。”刘平从不是软弱无能之辈,以仁德执政,坚守心怀天下之大道,乱世帝王战群狼,挥剑三国扭乾坤!唯一点可惜:所持之道不被理解,然而实属大智大慧!

(5)刘平本人原著中其他人对他的评价:

在小说《三国机密》中,皇后伏寿曾经这样说过:我的夫君,当今的天子,他是能在董卓、吕布、李傕、杨奉等虎狼之间周旋数年仍能保全汉室的男人。

曹丕评价刘平的“道”时说过:刘平自己选择的“道”是仁慈之道,于无声处潜移默化,胜过咄咄逼人。这一点可以看出,刘平其实并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治国之道。

曹操武将刘延夸赞刘平是一个气度不凡有着超群智慧的人。

袁绍帐下谋士郭图曾说过,汉室是不是乞丐,他有自己的尊严以及力量。刘先生智慧深不可测,汉室重光,指日可待。

袁绍另一谋士蜚先生也评价说,天子可算是汉室最杰出的人才,有眼光,有手段。在治世,可比文景,乱世,若逢机遇,也是秦皇孝武之筹。这么一个人物,却被困在许都这个牢笼里,可惜,可惜。

一个能得到各种高智商人才的高度评价的人岂会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