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群“00后”大学生用AI养鸡:学霸交作业 全校喝鸡汤
深圳一群“00后”大学生用AI养鸡:学霸交作业 全校喝鸡汤
16 日,深圳大学的食堂里突然多出了几条长队,排队的师生甚至站到了食堂门外。而火红色的招牌下,赫然写着 "AI 鸡汤 "。
这不是 " 灌 " 心灵鸡汤,而是实实在在地 " 喝 " 一碗香浓鸡汤。这里面的每一只鸡,都是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特色班(简称 " 腾班 ")的 00 后大学生们自己用 AI" 养 " 的。记者了解到," 腾班 " 的学生都是深圳大学的学霸,AI 养鸡则是一次课堂作业。在 AI 赋能下,贵州农户养乌骨鸡增产了 6 万只,出栏率提升 30%。这天,学霸们交作业了,全校师生们也在冬日的暖阳里喝到了美味的鸡汤。
深圳一群 "00 后 " 大学生用 AI 养鸡:学霸交作业 全校喝鸡汤 © 由 北青网 提供
用新技术保护老传统
16 日中午 11 时许,记者来到深圳大学沧海校区的食堂,几个特殊的档口外已经排起了长龙。档口里,帮忙舀汤的不是食堂阿姨,而是十来个 " 请客 " 的腾班学生。他们把一碗碗鸡汤端给同学和老师。
原来,就在去年,他们走进贵州赤水乌骨鸡养殖基地,在老师和腾讯云工程师的指导下,采用 AI 技术和云平台,历时 8 个月开发出了全球首个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
基于这个系统,养殖基地可以及时识别出 " 呆鸡 "" 木鸡 ",也能第一时间收到野狗、黄鼠狼等野兽袭击的警报,有效避免疫病传播和财产损失。系统运行半年多,养殖基地的乌骨鸡提升了 30% 的出栏率,增产 6 万多只。
春节临近,养殖基地寄给深大腾班几百份乌骨鸡和上百份乌骨鸡蛋,同师生分享丰收的喜悦。参与该项目的腾班学生们决定,请食堂在放假前将乌骨鸡熬制成 "AI 鸡汤 ",送给还在校的一万多名师生免费品尝,也尝尝 " 科技的味道 "。
王翊沣是深大腾班 2020 级学生,乌骨鸡智慧养殖并不是他参与的第一个 AI 实战项目。2022 年,王翊沣就曾和 15 名腾班同学一起,用 100 多天为汕头特色鹅种狮头鹅打造了一款 AI 养鹅小程序,用 " 鹅体识别 " 等技术识别呆头鹅、发烧鹅,让鹅群整体存活率提升了 30%。
从去年 4 月开始,王翊沣带领着 2021 级腾班的师弟师妹,开始了林下 AI 养鸡的征程。他们到贵州长庚农业的养殖基地调研现场环境和需求,并开展前期部署。原来,赤水传统的山间林下散养模式已经延续了 300 多年—— 25 万只乌骨鸡零散地分布在 1000 亩大小的山林内,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乌骨鸡丰富的营养和自然的风味,但如此大的面积和数量,也让基地难以第一时间察觉鸡群的异常体征、行踪或鸡场异物入侵等情况。
准确定位和追踪乌骨鸡群,成为数字化管理的前提。王翊沣介绍,基于 AI 养鹅经验,项目组利用目标检测、追踪和行为识别等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及时发现 " 呆鸡 " 和 " 木鸡 ",降低了疫病传播的风险;同时打造 " 异物报警 " 功能,让野狗和黄鼠狼等入侵者无法 " 偷鸡 ";还利用温度、雨量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监控鸡舍环境。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在山高林密的散养环境中,单纯依靠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进行检测和追踪并不准确,往往一根小树枝的遮挡就会造成相当大的数据误差。他们决定给乌骨鸡设计一款脚环。
深圳一群 "00 后 " 大学生用 AI 养鸡:学霸交作业 全校喝鸡汤 © 由 北青网 提供
从单一场景到立体终端
脚环设计并不简单,要考虑的软硬件细节要素很多,比如材质是否防水,该绑紧还是绑松,做单环还是双环,绑久了鸡是否会互啄等,在调研市场已有产品、查阅数十篇论文后,学生们在王旭、周宇等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了一款可定位、可溯源、能计步数的脚环,未来还计划加上体温监测和姿态识别等功能。
多需求、多场景下,视觉识别、温湿度监控、脚环传感 …… 海量的各类数据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多视角融合的多模态算法矩阵,构成整个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的核心。
在王翊沣看来,从汕头到赤水,不仅是地理位置和环境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需求方从个人用户变成了企业用户,对于场景和功能的要求也随之千差万别。
这也就意味着,不能简单地平移 AI 养鹅的模式和经验。在腾讯云工程师的指导下,项目组决定搭建一套完整的智慧养殖系统——为了满足养殖基地老板、员工、顾客等不同身份群体的需求,他们打造了 " 小程序 +APP+ 智能大屏 " 的终端系统。其中,智能大屏是整个系统的 " 大脑 ",承担数据存储和处理职责,也可通过数据可视化掌握养殖场实时动态。
在小程序端,除了日常运维的工具,同学们还开发了包括短视频、直播和图文资讯在内的运营功能,不仅可以支持养殖场场主发布养殖场的短视频、图文信息等,还支持消费者跳转微信小程序购买乌骨鸡产品,从而帮助养殖场主优化从生产、管理到营销的全流程。
" 相较于 AI 养鹅,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更像是一个服务于产业的平台,这的确更难,工作量也更大。" 为了帮助学生们,身为腾班负责人的冯禹洪老师曾带领学生赴贵州实地调研、撰写论文、申请软著与专利,手把手带学生体验代码落地产业的全流程。她认为,只有攻克这道难题,学生们对于 AI 产业级应用的理解才会更上一层楼。
深圳一群 "00 后 " 大学生用 AI 养鸡:学霸交作业 全校喝鸡汤 © 由 北青网 提供
把代码写在祖国大地上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黄惠指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产业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该系统的建设中,学生成了人工智能技术合作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将帮助他们蜕变为真正的 AI 人才,成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技术骨干和行业精英。
" 乌骨鸡智慧养殖系统建设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 深圳大学副校长张晓红说," 双方的紧密协作不仅让学生们解决了行业的真问题,也加深了自身对技术、理论的理解,练出了硬技能,长出了真本事。" 在她看来,项目也再一次证明," 在实践中治学,在治学中出实招、解民生,是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路径 "。
文 / 王纳
编辑 / 倪家宁
-
- 女子连吃一周腊肠后左眼失明
-
2024-01-19 07:19:21
-
- 沪指2800点失而复得,国家队入场了?
-
2024-01-19 07:17:05
-
- 澄清公告之后实探鼎益丰:工作人员坚称“重大利好”承诺依旧有效,现场有人2
-
2024-01-19 07:14:49
-
- 主打健康属性的全开放穿戴耳机,能否迎来属于自己的「AirPods」时刻?
-
2024-01-19 07:12:33
-
- 微信神功能上线,一键省出30G空间
-
2024-01-19 07:10:17
-
- 白小T创始人张勇:创始人就是最大个体IP
-
2024-01-19 07:08:01
-
- 不兼容安卓!鸿蒙星河版发布:纯血鸿蒙时代正式来临!
-
2024-01-19 07:05:45
-
- 中国能阻止人口下跌的“自由落体”吗?
-
2024-01-19 07:03:29
-
- AI攻破高中奥数题,意味着什么?
-
2024-01-19 07:01:13
-
- 那个红衣老炮又杀了回来
-
2024-01-19 06:58:57
-
- 尤建霞最长的睫毛打破了世界纪录,睫毛长达12.4厘米
-
2024-01-19 05:59:42
-
- 最美的艺术品:世界上最大的软木马赛克长17.1米
-
2024-01-19 05:57:37
-
- 世界首座铁桥大规模维修,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
2024-01-19 05:55:33
-
- 世界第一快手,肉店老板1分钟做62根香肠
-
2024-01-19 05:53:28
-
- 最知名的十大热带雨林植物,鹿角蕨上榜,第八被誉为世界花王
-
2024-01-19 05:51:24
-
- 世界营养价值最高的十大鱼类,鲢鱼上榜,第一被誉为刺身之王
-
2024-01-19 05:49:20
-
- 动物世界:牛角最长的牛打破世界纪录
-
2024-01-19 05:47:15
-
- 乌克兰世界第一巨猫,现已接近800榜
-
2024-01-19 05:45:11
-
- 济南双胞胎白狮诞生于世界上,只有100只比大熊猫更珍贵
-
2024-01-19 05:43:06
-
- 巴菲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午餐,价值345万美元
-
2024-01-19 05: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