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福建寿宁“下党乡”

2025-02-15 23:59 来源:网络 点击:

福建寿宁“下党乡”

寿宁县位于闽浙交界处,下党乡在寿宁县西部,素有“寿宁的西伯利亚”之称。上世纪八十年代,下党乡是福建省最偏远最落后的特困乡之一,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人年均收入还不到200元。当地百姓从没看过电影,据说放映队去村里放映电影《上甘岭》,放完后有人竟然拿着筐满地找子弹壳。那时的下党乡交通极为不便,连一寸公路都没有,百姓都怕养肥猪,因为周围都是深山,抬不出去卖。

这是翻拍的当年下党乡的老照片,村子就在一条汹涌的河边,那时的下党因为没有公路,与外界隔绝,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

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下党乡已经蜕变为山清水秀的旅游景区,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我们在寿宁县城包了一部车子,直接开到村口处的“鸾峰桥”边。这是一座古代木拱廊桥,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建,桥长47.6米,是全国单孔跨度最长的廊桥,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廊桥望下党村,群山环绕,绿水流淌。

廊桥对面有一组雕塑,展现了下党村人不畏艰难,改变贫困,弱鸟先飞的精神。

换个角度看“鸾峰桥”

下党古村的房舍皆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沿着“下乡的味道”一条街前行,路边有不少店铺,主要展示和销售当地的土特产品。

“修竹溪”清澈见底,可见鲤鱼悠游。

如今道路通畅无阻,下党乡成了个旅游景点,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

走过“七星巷”,来到村后部的“古村文化艺术广场”。

这里的不少农舍被改造成书画院和民宿

农舍大都还是土坯房,没有太多整改,显得原汁原味。

“下党画院”有数十名来自福建省古田县的乡土画家,他们致力于打造闽东特色的文化产业,以美丽乡村为主创作大量油画、壁画,开展公益绘画活动,营造当地浓厚文化艺术氛围。

门口的雕塑

就连墙上的小花艺也别出心裁

这是“下党书画院”,我们去的时候正在举办“摆脱贫困振兴乡村书画展”。

古村内巷道幽幽

来到下党邮局

这个实景邮票框是个热门拍照打卡地,每个人都要上去拍一张。[偷笑]

这是村内的民宿,有古色古香的庭院。

附近还有乡村小酒馆,据说晚上这里灯光亮起后很有氛围。

路过“王氏宗祠”

重新走回大路

溪边一派茂林修竹,难怪这条溪取名为“修竹溪”。

这里还有一座廊桥,当地老人喜欢在这里拉家常,我们也坐在这里休息。

坐在廊桥里可以见到溪对面“饭甑岩”上的亭子。

我们沿着溪滨公园里的小道走到古村对岸

这里有个观景台,可以清楚看到下党村房舍全貌。

我们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前行,爬上“饭甑岩”。这是一方直立的峥嵘奇石,高20余米,紧箍三圈白色纹理,形似饭甑,故名“饭甑岩”。

“饭甑岩”上有个亭子,站在亭子里俯瞰,下党村景色尽收眼底。

从“饭甑岩”走下来,很快就见到“鸾峰桥”。

“鸾峰桥”南北走向,长47.6米,宽4.9米,拱跨37.2米,桥屋为四柱九檩,抬梁式木构架,17开间,72柱,双坡顶。

桥南面以长条石砌筑,北面利用悬崖凿成,是目前已知单拱跨度最大的木拱廊屋桥,2011年被联合申报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桥屋有形状各不相同的开窗,可以看得到外面的景色。

站在桥上俯瞰下方的山谷与溪流

穿过“鸾峰桥”,回到村口。

“鸾峰桥”对面还有个“滴水穿石主题园”,滴水穿石体现了一种精神,在脱贫攻坚之路上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

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边远山区能和下党乡一样,早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