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北宋时期,三司使的权力达到巅峰,为何又将职务及其衙门全部撤销

2025-04-17 23:05 来源:网络 点击:

北宋时期,三司使的权力达到巅峰,为何又将职务及其衙门全部撤销

宋年间,御史中丞包拯接连上书弹劾三任三司使官员,此事一出,震惊朝野。这些被弹劾的官员都是朝中重臣,只因稍有些瑕疵便被罢免官职。那么,为什么朝廷对出任三司使的任职人员要求如此严苛?三司使究竟是什么职务?北宋时期,三司使的权力达到巅峰,为何之后又将该职务及其衙门全部撤销?

财政管理制度是核心的政治制度之一,关系到政治体制整体的稳定与运行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唐宋时期的财政管理制度,介绍当时的最高财政长官三司使,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唐宋时期财政的状况。

嘉佑四年1059年春天,首都汴梁爆发了一桩民告官的事件。老妇人刘氏向官府控告,当时的三司使张方平低价强买自家的房产,原来流逝的侄子刘保衡在汴梁开了一家酒坊。北宋的酒业一开始是官方完全垄断的。事实证明政府垄断经营的经济体往往会陷入的效率高、亏损的泥潭。北宋官府的酒业生意也没有逃过这个厄运,于是就改为承包给商人经营。刘保衡便是承包汴梁酒方的商人之一。但是,市场经营是有风险的,刘保衡就因为经营不善,拖欠了官府的大额承包款。折合成铜钱啊,有1000多罐,只好变卖家产来偿还债务。

原本就是一件简单的还贷行为,但是刘氏家族不同意,刘氏老妇人就控告刘保衡。开封府一调查发现,刘保衡确实没有权利变卖家产。这桩房屋买卖交易不合法。在深入调查发现,刘家的宅院售价远远要低于市场价,而且购买者是现任的朝廷三司使张方平。

这下问题就来了。三司使主管朝廷的财政,官营经济事业就是三司使管辖的职责之一。张方平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拖欠自己衙门的百姓的房产,这其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呢?张方平又是否投机取巧,用各种方式强迫刘保衡廉价出售家宅来还贷呢?即便没有这些幕后的问题,张方平的行为啊,也足够给其他人提供想象的空间。

当时铁面无私的权御史中丞包拯闻讯,立刻就上书弹劾张方平。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证明张方平存在逼迫交易或者利益输送的行为,但这样的嫌疑已经让包拯认定了张方平不适合继续担任三司使。宋仁宗赵祯也同意这样的逻辑,罢免了张方平的三司使职务。张方平免职之后,外放为滁州知州,遭遇了仕途的波折,接着宋仁宗挑选的继任三司使,是吏部侍郎宋琦。宋返京后,出任了三司使。天的四川成都,当时北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他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词人宋祁创作过脍炙人口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天下闻名,看起来宋琦是三司使的合适人选。

但是包拯又站了出来反对。他的理由有两点。第一,宋奇是一个追求精致生活,喜好享乐的文人型官员,他在地方的时候啊,就以油烟文明,费用奢侈,不适合主管经济。第二,宋祁的兄长宋庠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列宰相之一。兄弟俩不适宜同时占据要职,宋琦应该避嫌。这一回,宋仁宗起初没有同意,毕竟宋琦的这两个缺点都不是实实在在的过错标准。经过反反复复反对宋祁,最终宋仁宗还是外放,送其为郑州知州。

包拯连续弹劾两任三司使,其实早在九年之前,也就是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他还强硬固执的弹劾了时任三司使外戚张瑶做。张瑶做是宋仁宗最宠爱的妃子,张氏的伯父也没有暴露出什么明确的过错。包拯当时就谈何丹瑶做的理由是他凭借外戚的身份升迁太快,才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也就是说,标准认为张瑶做并没有表现出能够胜任三司时一职的能力。

遇到包拯这样的硬骨头,宋仁宗也是没有办法,最后免去了他的三司使职位。如此看来啊,包拯是扳倒过三位三司使。这么多的人都不适宜三司使的职位,宋仁宗就得认真思考,他思考以后啊,下朝权御史中丞,包拯为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他任命包拯为新的三司使。任命一下,舆论哗然。很多人认为啊,包拯不应该接受新的任命,不然就有扳倒张方平等人,自己取而代之的嫌疑。就连之前盛赞过包拯的名称,欧阳修也认为包拯有逐其人而代其位的嫌疑,有损他大公无私的初衷。

包拯为了避嫌,称病在家,宋仁宗不许,包拯不得不出来代理三司使。事实证明,标准是一个合格的。三司使干了两年以后,于嘉佑六年3月正式出任三司使。之后,包拯官拜枢密副使,宰辅的高位。作为权御史中丞,包拯弹劾了三任三司使,以至于宋仁宗无奈之下只好让他亲自出任该职。那么,三司使到底是一个什么职务呢?朝野上下对担任三司使的人员要求如此严苛,这个职务及其衙门在当时的政治体系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三司分别指盐铁、度支、户部三个部门。三司使就是主管三司的长官。三司制度是萌芽与唐末,确立于五代的财政管理制度。当时的朝廷特点,大臣分别担任度支使、户部使、盐铁转运使等等,分别负责财政收支、百姓租赋和盐铁专卖等事务。三司使就是将这三个职务合并为一个,总览天下财政和国有经济。在北宋前期,三司使发扬光大,实力大涨。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应四方贡赋之路。朝廷知遇,成为宰相执政之下的实权人物。

宋代三司的执掌明确为盐铁党天下三折之祸,官是何持军器知识,以资邦国之用。度支掌天下财富,户部掌天下户口税赋至极。作为北宋最高财政长官,但此时有着严格的选任资格。

除了要求必须是五品官以上高官,自身过硬,不能有污点之外,还得过得了朝臣的众目睽睽审视和皇帝的心思。毕竟三司使位高权重,必须是皇帝的亲信,皇帝才放心通过它来掌握财权,合格的三司使前途光明。大约有1/4人晋升为宰相。三司使的地位啊,在北宋达到了顶峰,在当时的权力中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