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八卦网 > 社会 > 正文

​《红灯记》背后的故事:刘长瑜与钱浩梁台上演父女,台下势同水火

2025-04-28 13:10 来源:网络 点击:

《红灯记》背后的故事:刘长瑜与钱浩梁台上演父女,台下势同水火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民的娱乐生活十分匮乏,精神需求完全得不到满足。

现在很多人们熟知的娱乐手段例如看电影等,在那个时候都是巨大的奢望。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切全都改变了,纵观我国文艺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各型各色的剧种、音乐、相声小品等各类艺术表演形式,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之中。

样板戏,就是那个时代在我国兴起的剧种之一。

《红灯记》

提到样板戏,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红灯记》。

作为样板戏的代表作品,《红灯记》是我国八大样板戏之一,它讲述了一个我国的一个英雄家庭的故事。

这个家庭中,李铁梅和他的父亲李玉和还有母亲,都是为了保护我国的重要机密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在当时那个年代,《红灯记》一出,便引起了观众的重大反响,这个爱国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在《红灯记》当中,给我们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毫无疑问是主角李铁梅。

李铁梅

李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也通过这部样板戏,在我国一炮而红。

然而,在这幕后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玉和的扮演者钱浩梁,和李铁梅的扮演者刘长瑜,虽然在剧中饰演父女,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水火不容,甚至在台上的时候,他们也都会故意避开对方的眼神,故意看向别的地方。

刘长瑜和钱浩梁

究竟刘长瑜和钱浩梁有什么深仇大恨呢?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缓和的呢?

走上戏剧之路

在当时那个穷困潦倒的年代,想要学习戏曲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到戏曲。

只有家庭背景足够强大,或者家庭有人从事相关的职业,孩子才能够得到宝贵的学习戏曲的机会。

然而,刘长瑜并不出身于戏曲世家,反而是一个例外。

刘长瑜

和其他从小便学习戏曲的孩子不同,她从小是在一个官员家庭中长大。

而且刘长瑜原名并不叫刘长瑜,而是叫做周长瑜。

1942年,周长瑜出生在北京,她的父亲周大文曾经担任过北平市长,所以,周长瑜的家庭条件在那个年代算是非常优渥的了。

周大文是著名的戏曲票友,他的三个子女后来都从事了戏曲有关的行业,其中便包括周长瑜。

周大文

然而,好景不长,在周长瑜五岁那年,她的父亲周大文,被指控为汉奸,锒铛入狱,从此,周家一家便家道中落,再也不复曾经的繁荣。

即使家庭条件不如以前好了,但是周大文还是非常喜欢戏曲。

为了支持父亲的爱好,1951年,九岁的周长瑜报考了中国戏曲学校。

一开始,刚看到周长瑜的时候,由于她的年纪实在太小,负责招生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个小孩子是来闹着玩的,于是根本没把她当做考生看待,刘长瑜自然而然地也就落选了。

王瑶卿

眼看周长瑜就要出局,最后还是校长王瑶卿发现了周长瑜的闪光点,他觉得眼前这个小女孩虽然年纪很小,但是非常有灵气,一定是一个学习戏曲的好苗子,思考再三之后,校长破例收下了周长瑜。

在中国戏曲学校,周长瑜得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指导。

这里有各个门派的名家,这里有最专业老师,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之下,周长瑜学到了一身的本领。

在中国戏曲学校,周长瑜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荀慧生先生的亲自指导,在这里的这段经历对刘长瑜影响很大,给她的一生都带了重要的收获。

荀慧生

周长瑜从小就机灵,对于荀慧生先生教授的一招一式,她都能很快模仿下来。

可是,由于两人需要扮演的角色不同,仅仅照葫芦画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荀慧生先生始终对周长瑜的表现很不满意。

周长瑜得知了先生,生气的原因之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角色当中,不仅仅对于角色的各种动作,就连角色的心理活动她都琢磨的很透彻。

看到周长瑜终于理解了戏曲的真正含义,荀慧生先生也十分欣慰,提到周长瑜的表现,他不像原来一样愁容满面,而是满意地点头了。

中国戏曲学校

1959年,周长瑜从学习了八年的中国戏曲学校毕业了。

在校长的建议之下,周长瑜决定将自己的姓改为刘,跟随自己的妈妈姓,从此改名为刘长瑜。

提到刘长瑜,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她的婚姻故事,虽然大家都熟知刘长瑜的事业之路,十分顺利,但是她的感情之路却十分坎坷。

刘长瑜一共经历过两段婚姻,这些经历也给她带来了许多收获

学戏

刘长瑜的第一次婚姻是在1961年,她的丈夫就是她戏曲学校的同学。

1961年,刘长瑜和丈夫正式登记,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虽然此时刘长瑜正遭受不公平待遇,不过有丈夫的陪伴,他们的小日子过得也很开心。

然而,好景不长,正在两个人都准备好迎接新生活的时候,刘长瑜的丈夫却突然患上了肺癌。

上天没有眷顾这对苦命鸳鸯。

医院

1967年,丈夫还是离开了她,刘长瑜悲痛欲绝,丈夫的离去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很长一段时间内,刘长瑜都没有从中走出来。

看到刘长瑜这个样子,周围的人都很心疼,他们都希望刘长瑜能够再重新找一个依靠,从丧夫的悲痛中走出来,于是纷纷给她介绍对象,可是刘长瑜都没有答应。

刘长瑜身边不乏很多优秀青年的追求。他们有的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有的是和刘长瑜同一职业的戏曲演员,有的是文坛大家……

时间过去很久,渐渐走出悲伤的刘长瑜,思考良久之后,她决定答应同事白继云的追求。

刘长瑜

同为戏曲演员,白继云能够理解刘长瑜的困难,也能够站在刘长瑜的角度思考问题,两个人都热爱戏曲,都热爱艺术,有很多共同语言。

在此之前,两人已经认识很多年了,对彼此也有很深的了解。

白继云虽然是武打演员,但是他性格温和,懂得照顾人,和白继云在一起之后,刘长瑜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是白继云陪伴她走过了这段艰难的路,刘长瑜自然被对这个男人感动了。

刘长瑜和白继云

1968年,刘长瑜和白继云正式走到了一起,携手度过余生,1973年,刘长瑜生下了两人爱情的结晶,这之后,刘长瑜和钱浩梁还联合创办了中国青年京剧团。

水火不容

有不少人可以体谅刘长瑜,也愿意走近她,但是也有的人对她敌意很深,就像刘长瑜最亲密的搭档钱浩梁。

1962年,从戏曲学校毕业三年之后,刘长瑜进入了中国戏剧院工作。

进入中国戏剧院的第二年,刘长瑜得到一个意外的机会,那就是出演京剧《红灯记》中的十七岁的李铁梅。

刘长瑜

一开始,李铁梅的人选并不是刘长瑜,而是著名戏剧演员杜近芳。

不过考虑到杜近芳和剧中人物的年龄差距过大,剧院决定寻找一个更适合的人,来扮演李铁梅,而刘长瑜刚好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虽然刘长瑜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但是她用精湛的演技征服了导演,也征服了观众们。和一众京剧大腕搭戏,刘长瑜丝毫不露怯,虽然演技仍然有些青涩,但是丝毫不影响观众们的观感。

《红灯记》一出,刘长瑜感人至深的表演,得到了观众们的广泛好评,刘长瑜也通过这部戏剧成为了国内炙手可热的戏剧演员。

提到《红灯记》,除了李铁梅,我们不得不提李玉和。

钱浩梁

在剧中,李玉和是李铁梅的父亲,两人精湛的表演都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玉和的扮演者钱浩梁也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

然而,《红灯记》虽然走红全国,成为我国“八大样板戏”之一,但是它的幕后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

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台上扮演着父女关系的刘长瑜,和钱浩梁居然台下水火不容。

不仅在台下两人沉默寡言,就连在台上,他们也始终和对方保持距离,而究其原因,还要从钱浩梁的出生说起。

戏曲旧照

1934年,钱浩梁出生在上海市的一个戏曲家庭里,他的父亲就是我国著名的戏曲演员钱麟童。

在父亲的影响下,钱浩梁从小就对戏曲十分感兴趣。

从他六岁的时候开始,他就一直跟随父亲学习戏曲,也许是因为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基因,钱浩梁在曲艺方面十分有天赋。

1943年,钱浩梁进入了上海戏曲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

学校停办之后,1950年,钱浩梁又来到了中国戏曲学校,1962年,钱浩梁正式进入中国京剧院。

钱浩梁(右一)

进入中国京剧院之后,钱浩梁结识了很多才华横溢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机会,拜师敬仰已久的李少春,成为他的学生。

在李少春的亲自指导下,钱浩梁的技艺练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得到众多名家们的赞赏。

李少春对于自己的这个徒弟,也是宠爱有加,把他所有的本领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1964年,在师父李少春的介绍下,钱浩梁得到了出演《红灯记》的宝贵机会,钱浩梁决定把握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李少春

钱浩梁长年累月的训练,在舞台上终于派上了用场,在舞台上,他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场出色的演出。

那究竟为什么钱浩梁会和刘长瑜如此水火不容呢?原因其实很简单。

刘长瑜出生在官僚家庭当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官僚家庭的出身是人人喊打的,刘长瑜也不例外,因为这个特殊的原因,钱浩梁才看她不顺眼,和她处处作对。

由于钱浩梁出生在一个戏曲之家,出身好,所以他自然对于刘长瑜身上的官员子弟气质十分厌恶。

刘长瑜

更重要的是,处于当时那个年代中,刘长瑜自然会受到周围人的批斗和歧视。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无论是亲戚和朋友,长时间建立的信任都会在一瞬间崩塌,更何况钱浩梁和刘长瑜这样素不相识的陌生搭档。

正是因为这样,钱浩梁和刘长瑜总是针锋相对。

在台上演出的时候,两个人虽然看起来很和睦,但是两人从未对视过,每次需要有对视情节的时候,两人虽然面对面,但是目光却移到别处。

刘长瑜

为了解决这样的状况,很多次领导希望能够换掉刘长瑜,换上一个出身好的演员来扮演李铁梅。

可是剧团再也找不出比刘长瑜更加适合这份工作的人了,所以,刘长瑜一直担任李铁梅的扮演者。

如今,虽然刘长瑜演出已经大大减少了,但是她却仍然致力于培养热爱戏曲的年轻人们。

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不应该也不可以失去传人。

刘长瑜

刘长瑜希望让所有人都能够认识京剧、热爱京剧、传承京剧。

重归于好

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问题也都得到了解决,刘长瑜的出身问题也不再像原来那样严重。

1978年,刘长瑜再次恢复了演出。

除了《红灯记》之外,她还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曲目如《卖水》、《香罗帕》等。

刘长瑜

都说人老了之后,对以前的很多事情都会看开,刘长瑜和钱浩梁也不例外。

晚年的时候,刘长瑜和钱浩梁冰释前嫌,两人不再像以前一样水火不容,而是变成了很好的朋友。

两个以艺术为生的戏曲演员有无数的共同话题,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挚友。

2001年,《红灯记》的原班人马再次聚在一起,时隔许多年再一次为我们表演了一段《红灯记》。

钱浩梁

虽然此时刘长瑜已经六十岁了,钱浩梁已经六十七岁了,但是大家对于戏曲的那份热爱始终没有变。

虽然之前刘长瑜和钱浩梁针锋相对、剑拔弩张,可是当所有矛盾都化解之后,两位戏剧演员仍然是我们心中的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

他们的合作不仅仅是表演,更是珍贵的艺术财富。

红灯记

刘长瑜和钱浩梁的故事,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做事都是身不由己,不过无论如何,当一切明了之后,很多之前无法化解的矛盾都会迎刃而解。